虎年伊始,放眼礦業市場“虎虎生風”,多家礦企股票漲停、新發現多處礦產資源、多項礦業利好政策出爐,行業景象一片熱潮涌動,處處生機勃勃,活力迸發。邁進2022年,面向后疫情時代礦業發展出現的新形勢, 如何搶抓“十四五”時期的新機遇,破舊立新、升級轉型是礦業人共同的話題。
觀大勢 蹄疾步穩以致遠
礦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礦業的支撐。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我國金屬礦業運行創歷史最好水平,累計生產生鐵86857萬噸、粗鋼103279萬噸、鋼材133667萬噸、十種有色金屬6454萬噸。行業利潤方面,2021年全年,我國金屬礦業行業累計營業收入175629.5億元,利潤8660.3億元。
可以看到,2021年我國金屬礦業在“雙碳”背景下實現了穩定扎實發展,積極發揮著國民經濟基礎支柱的作用,有力地支撐了我國經濟在新發展格局下的轉型。展望未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礦業發展潛力巨大。
抓機遇 利好消息助發展
2022年1月份以來,全國各省(區、市)兩會陸續召開,其中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頻頻提及礦業發展。山西提出加快延伸鋼鐵和鋁鎂銅等精深加工產業鏈條;內蒙古提出推進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建設5G+智慧礦山;甘肅提出推動石化、有色、鋼鐵、煤化工、精細化工產業延鏈補鏈強鏈;遼寧提出完善能源礦產保障儲備供給體系,開展新一輪地質找礦行動。此外,陜西、河南、山東等地在政府工作中對礦業發展進行了詳細部署。
除了以上直接關于礦業工作的信息,從其他方面的部署來看,也可窺見礦業的前景。在國內經濟穩增長政策下,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到要擴大有效投資,特別是加快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而這些因素都有望增加對上游能源、金屬、非金屬等各類礦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