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鄰國蒙古礦產資源豐富,中國選擇卻舍近求遠,執意進口遠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礦產,這是為什么呢?中國礦產總量位居世界第四,為什么還要向澳大利亞進口呢?
中國之所以需要長期依賴進口鐵礦資源,是因為我國的礦產質量不高,如果礦石里的雜質太多的話,就需要耗費大量的成本來除雜,如果不出來的話,提煉出的鐵會根本沒有辦法用,所以一般的鋼鐵廠即使花高價也愿意買質量高的鐵礦,而全世界大多數的鐵礦資源都是因為海洋或者湖泊的堆積而行成的,這種鐵礦資源在形成初期就會和海洋中其他元素結合在一起,所以里面會寫在一定量的雜質,而澳大利亞的鐵礦之所以質量比較好和他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關系。
早期岡瓦納大陸邊緣長著許多藍藻,藍島在光合作用下,會產生大量的氧氣,氧氣和海洋里的鐵會發生反應,生成三氧化二鐵,因為密度的原因,這種氧化物就會沉入海里,慢慢的海底的氧化鐵就會堆積的越來越多。隨著岡瓦納大陸破碎漂移,澳大利亞的露天鐵礦就是這樣形成的,所以澳大利亞鐵礦的品質也會更高一些。不過從2021年開始,澳大利亞礦產的價格開始上漲,宣稱“我們要從鐵礦石上彌補本國在中澳貿易摩擦中的全部損失”。
面對鄰國蒙古礦產資源豐富,中國選擇卻舍近求遠,執意進口遠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礦產,難道是蒙古不肯賣給我們嗎?
其實不是因為蒙古不肯賣給我們,而是因為蒙古的開采技術不夠成熟,蒙古布丁礦產資源豐富,而且品質優良蒙古的工業技術較差,即便知道自身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但是因為開采技術不夠發達,沒有興建礦山和相關的公路鐵路能力,因為我國兒一般只進口精品鐵礦,如果進口蒙古的鐵礦的話,只需要將它運到本國之后再進行加工處理,如果運到本國再完成分揀,加工,那么成本遠高于去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的運費。
再有就是環境問題,蒙古本身的環境就比較惡劣,經常會發生一些沙塵暴等自然災害,如果再進行大面積的開采,肯定會對環境造成破壞,也會影響我國與俄羅斯的環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蒙古國的工作效率極低,蒙古國國內實行“三休”政策,一個星期休三天,而且一到西伯利亞寒流呼嘯而過的冬季或者春季,蒙古國這個國家的海關就會關閉,無論陸空,統統關閉,所以中國也沒辦法和這樣的國家合作。
面對鄰國蒙古礦產資源豐富,中國選擇卻舍近求遠,執意進口遠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礦產,面對澳大利亞的惡意抬價,我國只能忍氣吞聲嗎?
當然不會,我國面對這種不平等的待遇,不可能赤裸裸的忍氣吞聲,而且再加上澳大利亞距離我國非常遙遠,要不是看在礦產資源的質量好,才不會和澳大利亞合作,既然澳大利亞做出這種無道德的做法,那么中國也會采取相應的措施,這個事發生之后,我國積極的與巴西、南非、印度和烏克蘭等國進行資源往來合作。
目前我國的進口渠道已經擁有60多個了,并且有很多國家都希望與中國合作,因為中國在國際上的口碑很好,一直是一個誠信友好的大國形象。而我國之所以和這么多國家打交道,也是為了避免再發生澳大利亞這樣的事情發生,肆意漲價,從而耽誤我的生產。澳大利亞一看失去了這么一個大金主,又回過頭來談合作,想要中國繼續保持從澳大利亞進口礦產,可是我國已經看透了澳大利亞的嘴臉,不再慣著他了。你覺得中國還應不應該和澳大利亞繼續合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