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日漸廣泛,中國礦業產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全國礦業領域專家學者努力尋找礦業產業突圍方向,綠色、智能逐漸成為行業發展共識。值此節點時間,2023年礦業綠色智能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于4月16日在金昌市金川集團召開。
這場“礦業盛宴”吸引了全國16所礦業類高校和30余家礦業企業的100余名專家學者,以“綠色低碳 智能高效”為主題,共商礦業綠色智能高質量發展大計。權威數字解讀、典型案例分享、對當前中國礦業發展形勢與機遇的分析??這一切,正是金川集團乃至全國礦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汲取的“營養”。此次高峰論壇落地金昌,將為金川集團乃至全國礦業綠色智能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當天的高峰論壇上,北京科技大學原副校長吳愛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原副校長王家臣、金川集團二礦區總工程師陳仲杰等專家學者,圍繞“雙碳”目標背景下礦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后疫情時代礦業國際化發展的新挑戰、金川貧礦資源安全高效開發及固廢綜合利用等議題作了專題報告,共同探討新形勢下礦業綠色智能高質量發展所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新任務以及未來創新發展方向。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礦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智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窗口期,礦業綠色智能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召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兼具前瞻性和專業性的高效交流平臺。”中國工程院院士蔡美峰受邀參加此次高峰論壇,他認為,礦產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保障性行業,無論是工業化或后工業化時期,礦業的基礎產業地位不會改變。
蔡美峰表示,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智能技術與礦業工程的深度融合已成為必然趨勢。以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機器人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將為綠色智能礦山建設發揮重要的賦能作用。
金川集團準確把握“雙碳”機遇,緊抓信息技術發展風口,積極布局礦業智能化發展賽道,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重點在深部資源開發、綠色智能礦業技術等領域攻堅發力,加快5G等前沿科技成果的轉化,進一步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技術儲備。數據顯示,2022年,金川集團研發投入11.3億元,開展科技攻關80項,承擔國家和省市重大科研課題15項,科研成果轉化率75%,科技創新發展貢獻率65%。
作為煤炭地質勘查領域知名專家,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一級首席專家王佟過去40年一直從事煤炭與煤層氣資源地質理論與勘查技術研究工作。王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金川集團綠色、智能礦業高質量發展一直處于全國領先地位。他對5G+無人駕駛電機車等早有耳聞,聽了金川集團龍首礦副礦長駱軍軍以“智能礦山建設的探索與實踐”為題所作的主題報告后,對礦山智能化建設有了更明晰的認識。
當天的主題報告之后,與會嘉賓進行了深入交流討論。大家一致表示,本次論壇搭建了專業性、前瞻性強,議程豐富、成效顯著的交流平臺,凝聚了礦業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共識。今后將圍繞礦業高質量發展主題,攜手共建礦業高質量發展體系,形成綠色智能礦業產業格局,更好地服務于國家資源安全保障戰略,為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百年目標而奮斗。
4月17日,與會專家學者一同參觀了金川集團金川科技館、二礦膏體充填站、龍首礦“5G+無人駕駛電機車”智能車間。北京科技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吳愛祥在參觀后說:“金川集團高度重視礦業綠色、智能化,在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矚目成績,多種創新突破為全國礦業領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這一番話更加堅定了金川集團科技開發部總經理衣淑立的信心。他表示,將充分利用先進技術,堅持系統性、開放性及差異共存的原則,構建覆蓋全產業、全要素的智能綠色礦業技術。堅持生態優先,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將礦業智能開發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深度融合,從發展政策與規劃、技術與標準、管理與培養等多個維度打造礦業綠色智能高質量發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