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進入5月份以來,有色板塊不再一騎絕塵,呈現漲跌互現的膠著狀態,引發了市場人士關于有色行情是否已經結束的擔憂。不過,本周伊始有色板塊再次上演反彈領漲,令市場又重燃希望。在筆者看來,從普漲到分化,或許將成為有色板塊下半年的行情主線,而關注有色板塊的投資者或許也需要更多地將目光聚焦于板塊龍頭個股。
日前,港股有色龍頭中國有色礦業(01258)跟隨母公司中國有色集團發布了2022年度暨2023年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作為集團內部唯一一家港股上市公司,承擔著海外資源開拓重任的中國有色礦業,以強勁的成長韌性,展示了龍頭個股的成色。
持續提升的機構持股比例,26.69%的近3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25.04%的近3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持續高于15%的ROE水平、持續多年5%以上的高股息率,疫情3年持續保持現金流為正……這些數據讓市場看到了一家穩健靠譜的央企上市公司。在筆者看來,這也是一家值得投資的優質港股龍頭。
承壓前行,不改高成長本色
中國有色礦業是全球領先的銅生產商,聚焦于銅鈷資源的開發和冶煉業務,是國內銅冶煉走出去最大、最多的公司。該公司控股股東為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是國資委直屬的大型央企。同時,該公司也是國內非洲銅鈷開發先驅,首家投資于贊比亞銅產業,并成為首支登陸港股市場的非洲概念股。
年報顯示,2022年,盡管面臨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大宗商品交易萎縮,中國有色礦業仍實現營收40.95億美元,同比增長1.1%;受銅價下跌及原材料成本上升影響,歸母凈利潤相較上年同期有所減少,但仍錄得2.64億美元的凈利潤。
2022年,對于中國有色礦業來說,可謂飽受沖擊的一年:LME銅價較上年下跌每噸500美元,MB鈷價較上年下跌每噸6178美元,贊比亞貨幣克瓦查貶值8.2%,剛果(金)供電吃緊、運力不足,南非港口遭受洪災,加之新冠疫情導致人員和物資流動效率大幅下降等一系列外部因素,給公司生產經營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不過,這家礦業巨頭經受住了挑戰。2022年,該公司綜合銅產量52萬噸,同比增長2.8%,其中粗銅/陽極銅約38萬噸,陰極銅約14萬噸;累計生產氫氧化鈷含鈷1,673噸;生產硫酸約101萬噸,較好地完成了年初發布的產量指引,保持了營收穩定并實現盈利,每股派息2.82美仙。
綜合近年來的業績表現來看,中國有色礦業不改高成長本色,各項經營指標持續保持行業領先。2020年至2022年,該公司近3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達26.69%,近3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達25.04%;銷售毛利率持續保持在20%左右,高于市場平均水平,持續保持行業領先;營業利潤率分別為17.94%、20.91%、14.07%,遠高于不到5%的行業水平,穩居行業前三;近3年ROE(攤薄)分別為11.24%、23.16%、15.86%,平均達16.75%,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其中2022年ROE在市值超過百億的礦企中位居第一。
值得關注的是,在快速成長的同時,該公司亦實現了良好的現金流管理。2020年以來,國際國內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在2022年,宏觀經濟的下行,全球市場的疲軟,令有色板塊上市公司普遍面臨嚴峻考驗,不少頭部公司都出現了負現金流狀況。對于跨國經營的中國有色礦業來說,不僅面臨著錯綜復雜的國際經營形勢,還要應對瞬息萬變的匯率風險,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司仍然保持了高水準的現金流管理,不僅負債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且持續走低,更成為少有的能夠在疫情3年持續保持現金流量為正的公司。
彈性釋放,有色行情長線看好
中國有色礦業的高速發展主要得益于該公司在銅鈷生產領域的垂直深耕。該公司聚焦于“中非銅帶”,在贊比亞和剛果(金)專注經營銅和鈷金屬開采、選礦、濕法冶煉、火法冶煉及銷售業務。其中,硫酸、液態二氧化硫主要為粗銅冶煉工序中產生的副產品。
“中非銅帶”銅鈷開采成本低,銅鈷資源稟賦豐富,稅收、水電費等要素具備全球競爭力。中國有色礦業利用自有銅礦延伸濕法、火法銅冶煉業務,同時火法冶煉副產品硫酸作為濕法冶煉原料,垂直綜合產線不僅凸顯生產效率,還能有效控制生產成本。另一方面,該公司著力提升低品位尾礦選冶技術提高礦石回收率,并具有前瞻性的建設數字化礦山,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
2022年度,該公司業績承壓主要由于銅鈷價下跌、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巴魯巴閉坑產生的一次性減值。國盛證券研報認為,隨著公司自有礦產量繼續增長,同時,銅價在全球低庫存及加息后周期維持高位預期,并伴隨新能源相關綠色用銅占比提升帶來定價中樞進一步上移,預計上述影響將于2023年弱化。展望2023年,隨著海外物流問題緩解及相關輔料、能源價格降溫,公司生產成本同比有望回落,銅價利潤彈性有望釋放,增厚利潤空間。
近期不少大型機構都發布了看好銅價和有色板塊的觀點。美國銀行全球研究分析師預計,全球銅市場將自2025年起重新恢復缺口狀態,“大宗商品旗手”高盛也維持2025年銅價每噸15000美元的預測。中信證券研報指出,2023年,全球利率周期與經濟周期有望實現共振,去年年底以來的有色金屬行業存貨數據表明行業在2023年或進入補庫周期,將對金屬價格形成有效拉動。招商期貨表示,國內大規模政策刺激實際落地后對于需求將具有拉動作用,下游在消耗庫存后會集中補庫,有色板塊易漲難跌的情況并未實質改變。
在此背景下,中國有色礦業也加速啟動生產馬達。最新發布的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該公司累計生產陰極銅(含銅產品代加工服務)約35,882噸,完成年度產量指引約26%;累計生產粗銅和陽極銅(含銅產品代加工服務)約90,375噸,完成年度產量指引約24%;累計生產硫酸約233,656噸,完成年度產量指引約24%;累計生產氫氧化鈷含鈷約373噸,完成年度產量指引約25%;累計生產液態二氧化硫約3,886噸,完成年度產量指引約16%。數據顯示,一季度生產狀況完成良好,后續隨著生產旺季的到來,預計全年達產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