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報告致力于回答市場兩大問題:
1。 對鋰價后市如何判斷?
2。 未來鋰板塊將如何分化?
對鋰價后市如何判斷?
短期維度,四季度鋰價將脈沖上行。下半年鋰鹽供給國內端難有顯著增量,海外新投/復產項目實際產量難釋放,而需求端將迎消費電子+新能源車雙旺季,堅定看好短期鋰價脈沖上行。中期維度,22 年底近9 處資源投放,鋰價或有短暫承壓。海外新一輪綠地項目鋰供給將于22 年下半年集中釋放,供需緊張格局將相對放緩,中期維度鋰價或短暫承壓。長期維度,海外項目爬產仍需時日,鋰價中樞堅定樂觀。本次投產多以海外鹽湖項目為主,使用傳統攤曬法實際爬產仍需時日。同時,在政策+消費的雙驅動下,全球新能源革命已不可逆轉,鋰鹽價格再回歷史低位區間不符合產業發展規律,長周期鋰鹽價格中樞仍偏樂觀。
未來鋰板塊將如何分化?
在當下新能源產業鏈上中下游快速擴產共振之時,價格的劇烈波動會直接影響企業短期EPS,漲價邏輯為當下市場最為關心要點。但以長周期維度分析,我們認為鋰鹽市場將分化成兩大核心賽道,兩類鋰鹽企業將享受充分溢價:1)走向大宗化的碳酸鋰,成本為王時代資源擴張能力強的企業。2)走向高精細化的氫氧化鋰,擁強know-how 壁壘實現產業一體化的企業。
大宗化的碳酸鋰:成本為王,“走出去”方為大勢在碳酸鋰偏向大宗品的考量下,能否以更低成本制備碳酸鋰將成為未來鋰企的核心競爭力,換言之對上游鋰資源類企業而言,即是對高品位大儲量的優質資源的勘探開發能力。據USGS 統計,中國鋰資源儲量僅占全球6%,且中國本土已形成青藏鹽湖、四川鋰礦、江西云母等成熟產業集群,本土鋰資源遠期增量難以支撐我國新能源全球龍頭地位,中資鋰企業“走出去”深度布局海外尤其阿根廷的優質資源,方為長周期行業大勢。
精細化的氫氧化鋰:四大門檻,know-how 壁壘獨享溢價在市場一味追求“有礦就好”的浪潮下,我們需提醒鋰資源遠期投產項目均為綠地項目,氫氧化鋰加工企業的基因仍屬制造業,對上游資源開發并不擅長。長周期下,氫氧化鋰加工企業的Capex 重心需放在產能擴展與技術提升方面,我們選取四大門檻進行篩選,遠期擁Know-how 壁壘且綁定下游產業鏈的的氫氧化鋰加工企業將享受溢價。
我們建議關注:
1) 碳酸鋰大宗化-西藏珠峰:布局阿根廷兩大鹽湖,22 年底SDLA 有望投產2.5 萬噸LCE(若使用原鹵提鋰實際產出可高至4 萬噸LCE)。
2) 氫氧化鋰精細化-雅化集團:深度綁定下游大客戶特斯拉,總鋰鹽產能有望于24 年突破10 萬噸。
3) 贛鋒鋰業-氫氧化鋰全球龍頭,深度布局阿根廷鹽湖資源近十載,25年總鋰鹽產能劍指20 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