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說出了令全世界都為之振聾發聵的一句豪言:“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實際上從那個時候開始,中國就不僅僅是全世界稀土探明儲量最大的國家,還擁有全球稀土最大的開采量和出口量。
毫不夸張地說,當時全世界的稀土供應幾乎全部掌握在中國的手上,而稀土在工業系統中的作用,甚至比石油還要重要。
所以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國人很長時間都擁有這么一種溢于言表的自豪感,如果帝國主義還敢欺負我們,我們就以稀土為手段發起反擊,到時候看你們還敢不敢小看中國!
雖然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儲量,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稀土供應商,但現實中的情況卻比這要復雜得多,我們還不能說完全掌握這稀土的話語權。
尤其是進入21世紀之后,我國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之間發生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稀土之戰,雙方為了稀土安全各顯神通,同時也揭示了西方多年以前給我們布下的一個險惡圈套。
中國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積極應對,扭轉了原本于我不利的局面。但稀土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同時也是國際博弈場上的重量級棋子,西方國家怎可讓步,雙方在接下來便開始了長久的較量,直到今天這場持久博弈依然沒有停止。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地認識一下稀土這種神奇的礦產,同時再重溫一下那場鮮為人知的稀土保衛戰!
認識稀土
嚴格來說,稀土并不單指某一種具體的金屬或者某一種固定的金屬元素,它是由十七種稀有金屬共同構成的集合礦藏。
稀土的總體儲量很大,但是卻非常分散,并且人們發現這種神奇礦物的時間也很晚。1787年一位軍官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鄉下無意間撿到一塊顏色和質地比較特殊的礦石。
據說這位軍官對礦石很有研究,但卻說不上來這是一塊什么東西,于是到處詢問行家,但始終沒有得到答案,后來這塊礦石被芬蘭科學家加多林得到。
他通過對礦石進行化學分離,得到了一種新的礦物質——釔,這個消息震驚了歐洲科學界。眾多科學家也對這塊礦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后來這塊小小的礦石又陸續給人們帶來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