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礦山智能化任重道遠,新技術的不斷涌現為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拉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礦區是商用車自動駕駛最佳應用場景之一,近年來,大量的初創公司涌入賽道,落地了一批智慧礦山項目。
01
自動駕駛最佳落地場景之一
長期以來,礦區運輸環節存在多個痛點:
環境惡劣:礦區作業在生產、裝卸、運輸等各環節含有大量金屬化合物粉塵,礦區生產以及廢石場廢石的氧化、自然釋放出的大量有害氣體,工人患職業矽或硅肺病的情況大量存在。
運輸安全:礦區是安全事故頻發的區域,而露天礦區的生產事故主要集中在運輸環節。
勞動力短缺:由于礦區環境惡劣,患病風險高,作業現場遠離生活區,導致人員流動性高、年輕人從業意愿低等問題。而我國的礦山開采、運輸主要依靠的勞動力優勢慢慢開始制約著采礦業的發展。
成本控制:因勞動力短缺帶來的從業人員職業素養偏低,使得管理成本上升。此外,礦區人員專業能力低、操作不熟練造成運輸車輛維修率升高。而國內采礦裝備的技術水平相對落后,一旦出現車輛問題,導致出勤率下降,生產成本也在增加。
據礦材網介紹,早在上世紀90年代,礦山行業便提出了智慧化轉型。在國外,美國的卡特彼勒(Caterpillar)、日本的小松(Komatsu)等公司于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研發礦區場景下的自動駕駛,并提出智慧礦山的概念。國內也在1999年提出了數字礦山的概念,其核心就是利用技術使機械化走向自動化,并由計算機網絡對礦山形成統一管控體系。
國外礦區無人駕駛礦車實踐所展現出來的巨大潛力,讓國內采礦從業者對這一模式充滿了信心。因此近年來,大量的初創公司涌入了智慧礦山賽道,落地了一批智慧礦山項目。
全路況的自動駕駛是汽車技術發展的終極目標,而智能化和網聯化是汽車技術發展的兩大重要維度。現階段的智能化和網聯化程度尚不支持全路況自動駕駛。而商用車對于行車地點和時間進行限制,避開路況復雜區域,同時限制駕駛速度,繞開了復雜場景下的技術困難,先于乘用車進入L4等級自動駕駛,應用于礦區、港口、機場、末端物流等場景中。
CIC灼識咨詢認為,礦區是商用車自動駕駛最佳應用場景之一。大型礦山相對平整、寬闊的路面為無人化作業提供了良好的落地條件。作業環境惡劣、環境封閉、點對點的低速運輸礦區便成為剛需場景之一,也更容易獲得政府的示范運營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