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不見煤,煤礦不燒煤;地面像花園,井下像工廠。這是陜北礦業公司堅持“生態礦區,綠色發展”工作理念,強力推進煤炭綠色高效開采、過程低碳排放、終端清潔高效利用的生動實踐。“環境美”“經濟強”的和諧統一,助推了陜北礦業公司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經驗。
煤礦不見煤,煤礦不燒煤
陜北礦業有韓家灣煤炭公司、龍華礦業公司兩座煤礦,總產能1400萬噸。煤炭開采、運輸、洗選,全程不見天、不落地,煤炭產品直接裝車送達用戶。
“密閉傳送,杜絕了煤塵污染,改變了礦區環境。”據韓家灣煤炭公司經理馮澤偉介紹,煤炭生產環節不僅全程密閉,而且篩選分級,實現了品質效益雙提升。
韓家灣煤炭公司成立了生態環保工作領導小組,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環境保護工作。先后修訂完善了18項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制度化管理,保證了企業規范化運行。
大力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煤礦發展優勢、發展潛力顯著增強。礦井廢水、生活廢水,經過凈化處理后,全部實現綜合再利用,變廢為寶,用于礦井生產、降塵綠化及周邊農田灌溉。
在韓家灣煤炭公司,綠色發展已經從政策引導變為企業自覺。從源頭上,實現煤炭綠色智能開采,做到煤礦不見煤;從過程上,實現低碳零碳排放,做到煤礦不燒煤;從終端上,實現產品分質高效利用,做到燃料變原料。
“聚焦智能礦井、智慧礦區、一流企業三個階段性目標,推動煤炭企業向清潔低碳、集約高效、生態環保等方面轉變,打破傳統發展模式的路徑依賴,實現綠色高效生產。”
“2020年,進入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2021年,榮獲陜西省文明單位。目前,韓家灣煤炭公司正全力爭創全國文明單位。”說起韓家灣煤炭公司,馮澤偉信心滿滿。
其實,龍華礦業公司智慧礦區、生態礦區建設也獨具特色。今年5月11日,龍華礦業公司智能化無人工作面照片,被《人民日報》產經18版采用。這張照片,是陜北礦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張“綠色”名片。
供熱系統改造、變頻節能改造、清潔燃料使用、太陽能路燈普及、降噪處理、垃圾分類、煤矸石制磚,在線自動監測系統,眾多低碳設備、設施的使用,使陜北礦業兩座煤礦顏值爆表,科技感十足。
地面像花園,井下像工廠
“以前認為煤礦很落后,就像路遙《平凡的世界》里所描述的那樣,人工挖煤,又臟又累。”韓家灣煤炭公司新入職的大學生張研,感到有點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