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采礦是一項涵蓋很多方面的綜合性工程, 不僅包括運輸、采礦、通風等,還包括企業管理、爆破、機械、環境保護等諸多內容。與其他行業相比,其自身的不安全因素較多,工作本身和工作場所都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露天礦山開采五大防護措施01 爆破安全管理 爆破是礦山露天開采常用的一種手段之一,同時其也是最容易出現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想杜絕出現礦山安全事故,首先就要從嚴格規范爆破安全制度入手。 首先爆破技術人員必須接受過嚴格的爆破技術訓練和專業的安全教育,并能夠掌握科學精確的爆破安全規程和正確的安全操作方法。其次是爆破作業的爆破準備、藥包加工以及爆破檢查等環節都必須保證科學、準確和無遺漏。再次,在正式進行爆破之前,還要對爆破環境以及天氣情況等進行了解,嚴禁在夜間、 雷雨、黃昏等時間實施爆破作業。爆破前還要對炮孔進行再次確認,防止出現亂孔、積水和卡孔等問題。最后起爆前,所有人員必須撤離到預先準備好的安全地點,從而防止早爆事故造成傷亡。爆破完畢后,相關人員還要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等待時間進入爆破地點進行檢查。 02 采裝安全管理 采裝工作是整個采礦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不僅包括著挖掘機和裝載機對于相關材料的獲取和裝載,還包括各類設備的運轉以及相關車輛的運輸。 挖掘機警報器和喇叭必須完好,在進行如移動或者工作等各種操作時都必須先行發出相應信號;挖掘機、裝載機等進行作業時,任何人不得在其鏟斗和懸臂下面以及工作面活動范圍內進行停留;禁止向相關的運輸設備裝載過滿和裝載不均,以免引起翻車等意外事故;裝卸貨物時,汽車司機不得無故停留在司機駕駛室以及裝載設備活動范圍之內;在相關運輸設備進行運轉時,無關人員不得進入設備運轉范圍內;材料裝載期間,相關工作人員不得在非吸煙區進行吸煙;挖掘機在經過相關地方時,應做好線路保護措施;相關的設備維護人員以及各類司機或者操作人員應嚴格按照設備操作流程進行有效性操作,實時檢查設備的運營情況,保證設備在運轉時不會發生漏電等意外事故。 03 防塵措施 由于露天采礦處在一個相對開放的空間,必須具備相應的防塵措施,避免防塵措施不到位而出現污染問題。 礦山的綜合防塵措施有八個大的部分構成,分別是實施濕式作業、注重個體防護、不斷改革生產工藝、嚴格通風除塵、加強科學管理、保證密閉塵源、以及定期測定檢查和強化宣傳教育。 露天礦山防塵的主要措施是灑水降塵和采取濕式作業。其有三個注意事項,第一,礦山在生產過程中,相關人員每天都要接觸到相關的有毒物質,而祛除這些有毒物質的最好辦法是通風排毒。第二,當發現出現意外泄露等問題時,一定要先采取通風排毒措施、穿戴好相關的防毒面具之后才能進入現場,實施搶救。最后則是建立健全科學的衛生設施,做好定期健康檢查與環境監測。 04 防水及排水措施 礦山防水排水是露天礦最重要的工程之一,對于整個礦區安全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無論是進行設計以及施工過程中都要確保工程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確保其安全無誤。在常規的礦區排水設計過程中,一般有以下四種排水設施,第一種是具有山坡特征的露天礦,我們一般采取自流排水系統,第二種則是適用于過水面積較小,水流量不大的礦區,他們可以使用底部集中排水系統,而第三種適合那些開采較深,水流量較大的礦區,也就是使用分段截流排水系統。還有一種是適用于涌水量非常大的露天礦,這種礦區可以采取地下井巷排水系統。這四種排水系統可以相互使用,因實際情況而使用。 除了排水需要注重以外,防水也要注重,在日常礦區運作中,對于一些防水的設施和防水材料也要經常性地進行檢查,確保其在出現問題時能夠第一時間派上用場。 05 邊坡的處理與防范 邊坡安全管理是露天礦山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構成部分,對于露天開采是否安全有著直接的關系。我們在進行日常安全管理的時候,應該遵從以下原則,首先,認真貫徹“采剝并舉,剝離先行”的方針。其次一線的安全管理人員應對采場進行全面檢查,發現易坍塌的大塊浮石、松石等安全問題及時進行報告以及處理。再次要加強雨季邊幫、采場工作,注意爆破后與大雨后邊坡的穩定核實工作。最后要時常對邊坡進行修整和清理,維護邊坡的持續穩定。 開發利用礦產資源,既生產大量的物質財富,也廣泛和直接地影響破壞生態環境。上述的爆破、采裝、選礦過程中生成的有毒、有害氣體、礦渣、尾礦、廢水、粉塵及噪聲、振動、塌陷等,造成污染水源給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環境污染應對方法 現在的我們應該重視礦山環境問題,應用現代科技進行礦山環境監測。通過監測及時掌握礦山環境動態變化,預測礦質環境發展趨勢,從而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國還沒有系統地開展礦山環境監測工作,嚴重影響了礦山環境管理決策的制定。 而需要進行系統的礦山環境監測工作,配置一套專業的監測系統里面要包括監測內容與指標、監測方法、工作程序、監測組織與管理、監測資料整理分析等。 在此背景下晶合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可視化等信息化技術手段構建礦山環境監測體系,綜合運用多種傳感器、固定站點監測、衛星遙感監測、便攜式儀器監測等環境監測手段,基于數據挖掘、數據交換、數據融合、數據協同和數據同化等關鍵技術,獲得準確的礦山環境監測數據。 監測因子包括顆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硫化氫、氡氣、噪聲、溫度、濕度、風速、風向、大氣壓等礦山開采過程中常見的廢氣污染物、噪聲以及氣象參數。 環境監測系統的實施,可以提供24小時全天候監控手段,變從前的被動管理為現在的主動管理,減輕了人員巡視帶來的各種負擔,同時擴大了巡視區域的范圍,便于靈活管理,可以提供歷史監測數據留存,為未來城市環境管理和監管部門制定嚴格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法規,提供技術依據。 環境問題是多年累積的結果,由于以前礦產資源產權不明晰,礦產資源開采者只知道獲益,而不負有治理的責任,導致礦產資源亂采濫挖、采富棄貧、采厚棄薄、采易棄難,致使“三廢”污染嚴重。所以專家認為我國礦山環境保護的根本措施在于改變我國礦產資源的管理體制,使礦山的主人也成為礦山環境保護的責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