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之后,力博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博重工)科技攻關團隊瞄準減碳,再度推出節能型帶式輸送機及其關鍵技術,打出低碳“組合拳”。
在近日舉辦的“‘科創中國’2022年智能礦冶加工技術和裝備高端論壇”上,上述新技術一經亮相,便引來各方關注。據了解,本屆大會由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全國有色金屬智能制造聯盟、山東省科協聯合主辦。在“綠色低碳,智能制造”的主題下,來自全國各地智能礦冶加工技術與裝備業的大咖帶來了眾多新技術,而低碳成為全行業的共同追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運敏長期致力于金屬礦山的安全高效綠色開采技術研究,是非煤礦山采礦工程專家。
在“金屬非金屬礦業減碳路徑與工程科技”的報告中,他認為,綠色低碳是實現礦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在“雙碳”目標方面,礦山要走到鋼鐵冶煉前面。他提出,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綠色礦山建設,實現碳減排,是礦山綠色低碳發展的重大推力。
在減碳路徑方面,王運敏提出了三條金屬非金屬礦業減碳路徑,即結構控碳、技術減碳、管理降碳。
“運輸是金屬非金屬礦的關鍵環節,其投資、能耗、成本、人員都占全礦的50%以上?!蓖踹\敏院士認為,相對于其他運輸設備特別是汽車運輸,帶式輸送機成本低、效率高。
王運敏提到的帶式輸送機,在隨后的報告中得到了精準呼應。
該報告名為“大宗礦產資源超低成本超長距離輸送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報告者張媛來自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力博重工,她的另一身份是山東科技大學機電學院教授。
力博重工是周滿山、張媛兩位教授共同創辦的科技型企業,他們與行業創新專家常欣又一同創辦了山東省新型研發機構——力博工業技術研究院(山東)有限公司。憑借著他們在綠色礦山智能輸送裝備研制領域已經深耕了近30年的經驗,該企業持續輸出獨家關鍵技術,已經在“一帶一路”沿線不少國家落了地。
帶式輸送是煤炭、港口碼頭、水泥、金屬與非金屬等礦山物料運輸的主要方式。針對長距離、大角度傾斜輸送,該企業發明了多點防滾滑裝置,“上坡38度,下坡31度”讓其稱雄業內;同時,其發明的等壽命托輥組,使得輸送帶和托輥受力大大改善,在相同載荷下,輸送帶過托輥組的擠壓阻力降低了30%。
張媛算了一筆賬:相對于鐵路運輸、公路運輸、帶式運輸機,這種包含核心技術的節能型輸送裝備在投資、爬坡能力、環保安全、可靠性上更勝一籌。
中國工程院院士、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沈政昌長期從事礦物加工裝備研發與工程轉化?!袄每萍际侄翁嵘齻鹘y工業行業生產率是必要的?!北衷撚^點,沈政昌帶來了關鍵選礦裝備核心機理及大型智能技術、礦業過程中智能檢測新技術裝備等新技術、新裝備。
“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構建了國內首個‘發電側—電網側—用戶側’實體碳表系統—常州能流碳計量服務平臺,精準計算源網荷各環節碳流分布,實現電力系統全域碳信息的實時監測,為電力流打上了‘碳標簽’。”通過這一案例,沈政昌院士向聽眾說明了一個道理,即“基于5G+工業互聯網的選礦生產智慧管控平臺”是實現選礦生產流程“碳標注”“碳運行”“碳追蹤”“碳減排”的有力工具。
他表示,礦物加工和冶金是我國推動節能降耗的重點行業,利用新技術推動礦物加工技術革新、實現行業“雙碳”目標是可行途徑。
據了解,該論壇的舉辦地山東省泰安市是五岳之首泰山所在地。礦山裝備及工程機械產業是該市裝備制造業的重要支撐,也是其聚力打造的13條重點產業鏈之一。
在山東省科協副主席張波看來,作為“科創中國”首批試點城市,泰安全域推進、全產業對接、全鏈條服務、全程跟進,形成了科協組織服務創新發展的“泰安模式”,服務創新工作走在了全國試點城市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