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金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河南黃金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應運而生,是踐行靈寶金源公司“改制-改革-走出去”發展戰略的真實寫照,今年9月29日,都蘭分公司的成立,實現了與當地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必將為都蘭的礦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走出去,必有一片新天地!”
這是靈寶金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軍強在3年前上任伊始就醞釀提出的企業發展戰略。近年來,受多重不利因素疊加影響,作為曾經的礦業明珠——靈寶金源公司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公司董事會面對紛繁復雜的發展形勢和制約企業的很多問題,考察論證,科學決策,出臺了“改制-改革-走出去”三步走的發展戰略。3年的深刻實踐和落地見效,這一戰略儼然已成為所有靈寶金源人的共識,承托起了靈寶金源突出重圍、開創新局的歷史重任,也是企業生存、穩定、發展的希望所系。
靈寶金源的“走出去”發展,并不囿于區外、境外的資源開發。與之相伴的,還有技術服務的“走出去”。為進一步加快科技和產業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進傳統產業創新發展,通過吸收、合并、重組,2018年12月,靈寶金源的全資子公司——河南黃金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應運而生。經過兩年來的不斷發展,該公司已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實驗室認可(CNAS)和國家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CMA),先后擁有河南省新型研發機構、高新技術企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等科技平臺,逐漸成為立足內部、面向市場,融入“技術、平臺、人才、機制”等科技創新核心要素設立的高起點、高水平科技企業。
但是“跳得高”卻不一定“跳得遠”,雖然公司擁有良好的平臺、健全的資質、過硬的技術、先進的經驗,卻因本地區礦山資源、安全、環保形勢影響,經常處于“吃不飽”,不能大展拳腳的尷尬狀態。技術服務對象逐年減少,化驗檢測數量不斷遞減,市場逐漸萎縮,利潤空間越來越小,企業發展面臨巨大壓力。靈寶金源的高層和黃金研究院的領導班子將目光投向了礦產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而青海省海西州成為了“首選之地”。占海西州境域主體面積78%的柴達木盆地素有中國“聚寶盆”之美稱,豐富的鹽湖資源、石油天然氣、煤炭、鉛鋅、黃金、石棉及多種非金屬礦產在全省以至全國都有突出地位。鉀鹽、鎂鹽、芒硝、鋰礦、鍶礦、石棉、電石用灰巖等7種礦產居全國各省首位,還有近30種礦產保有儲量居全國前十位。這里的舞臺足夠開闊,這里的市場大有可為!
經過前期考察論證,公司最終選擇了海西州都蘭縣這一精準“靶區”。都蘭縣礦產資源豐富,占青海省已發現礦種的36.55%,占海西州已發現礦種的49.11%,特別是金、銀、銅、鐵、鉬等礦產資源具有資源儲量和開發優勢,縣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另一方面,受東西部地理條件和發展不平衡因素制約,西部廣大地區資源豐富,卻因基礎設施和技術相對落后而得不到大規模開發。就拿都蘭縣來說,據初步統計,全縣擁有探礦、采礦權證386個,礦山企業48家,但是連最基本的化驗室沒有,更不要說從事礦山技術服務了,當地企業如有礦山技術服務方面的需求,都是到700公里外的西寧市尋求支持和幫助,而且收費標準相對較高。可喜的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當地經濟發展的要求,各類礦山先進的選冶設備、技術也在不斷地涌入當地礦山企業,因此元素化驗、選冶試驗、工藝優化改造、流程設計等方面的技術服務需求量很大。
“隨著國家對于西部地區政策的不斷傾斜,像都蘭縣這樣的礦產資源型城市,未來發展的潛力一定是巨大的,誰進入的越早,誰未來的發展空間就越大”。考察結束后,研究院領導班子立即向上級領導進行了匯報,根據公司現實情況和當地礦山服務需求,提出了“循序漸進、穩步推進、方式靈活、注重效益”的對外發展思路,即利用河南黃金產業技術研究院良好的研發平臺和檢驗檢測資質,按照“設立分公司-開展分析檢測業務-建設選冶實驗室-發展礦山全面技術服務”的工作方針,這一提議得到了金源公司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效益。定下來了就干,執行力第一。相關人員兩個月內先后三次前往海西州格爾木、都蘭等地,實地考察,與當地政企溝通對接設立分公司和化驗室建設有關事宜。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9月29日,河南黃金產業技術研究院都蘭分公司正式掛牌成立,元素檢驗檢測化驗室同時投入使用。當地政府和企業領導蒞臨見證,共話合作發展。
下一步,河南黃金產業技術研究院將按照“團結、務實、創新、高效”的工作理念,積極優化思路,錨定前進方向,依托實驗室技術支撐,有步驟的開展選冶試驗、工程設計、選礦廠改造、自動化設計、智控服務等技術服務項目,努力實現持續健康穩定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