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組委會指導、中國互聯網協會與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寶山產業互聯網論壇”正式舉辦。本次產業互聯網論壇以“數實融合·產業元生”為主題,聚焦關鍵技術、結合應用案例、洞悉產業轉型趨勢。
其中,“元宇宙”作為未來10-20年最強的科技風口,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核心概念之一。同時,“元宇宙”與工業的融合更是帶動中國傳統制造業彎道超車的歷史性機遇。隨著工業元宇宙相關技術的逐步成熟,連接進入的行業主體、內容將會越來越多。

在論壇上,來自各行業的專家就“如何支撐工業元宇宙的虛實協同”話題,以圓桌討論的形式進行了深度的交流與分享。
迪邁科技CTO、副總裁畢林出席活動并分享了迪邁科技在礦山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中的實踐成果和對中國礦業技術轉型的思考。會后,億歐也對畢總進行了專訪。

以下為專訪實錄(略有刪減):
提問:我們知道礦區一般都建在偏遠地區,在數字化的過程中必然需要一些基礎設施作為支撐,那么當前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程度如何?
畢林:對于礦山的智能化轉型,我們認為其實是兩步——首先要做的是礦山數字化,就是把礦山搬到電腦里面去做一個孿生的、數字化的一個礦山,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再做開采智能化,也就是讓前端裝備越來越智能,越來越自動化。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是數字化還是智能化,確實都需要相關的基礎設施支撐。其中,就包括網絡設施的構建。
像剛才提到的,礦山確實大部分都是在偏遠地區,那么我們為了礦山的數智化,就必須建設網絡。中國的情況,服務日常辦公的通訊網絡是幾乎全部拉通的,但在帶寬、數據流通量和延時性等方面還是不滿足礦山智能化需求的,因此企業需要對通訊網絡進行升級,甚至搭建一個私網,也就是局域網絡。目前像華為、電信、移動等公司都提供相關的網絡產品及運營服務,中國礦山的網絡覆蓋也是基本都完成,但帶寬、時延等方面需要升級。
還有一點要提出的是,在作業面,也就是我們說的最前端開采的地方,由于它是隨著開采不斷向前推進的,場景也是不斷變化的,所以網絡的覆蓋率可能還沒有太高。但是隨著以后裝備的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就需要和井下的調度室進行聯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稱之為末端網絡的搭建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提問:想請教一下關于產品方面的問題,迪邁科技的產品現在集中于軟件,那么在與其他廠商的硬件適配上,有沒有遇到過一些什么樣的困難?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給我們?
畢林:迪邁科技確實是以軟件起家的,而且現在軟件也依舊占很大的一個份額,但是工業軟件系統離不開一手的數據資源,所以我們也在做前端的感知、傳輸這一環節的產品。盡管裝備本身我們不做,但是我們會去做裝備的自動化改造、遠程控制改造和智能化改造。這是我們目前在做的一些事情。
基于剛才提到的適配問題,確實也是目前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要做上層綜合管控平臺,去做信息化、數字化包括我們現在講的孿生,前提是我們一定要把前面的數據拿到。這些數據,特別是一些老礦山的,數據孤島問題很嚴重,那我們就兩種途徑去拿到這些數據。
第一種,如果這些系統它本身支持標準化的協議接口,那我們就對接。第二種,就是在一些系統它確實是比較封閉的情況,要么找原廠家支持進行數據開放,或者我們就直接去使用礦山遺留下來的文檔進行數據梳理,不過這種情況下,確實也會出現一些關于數據確權方面的問題和對數據的理解問題,也是亟待我們解決的。
另外,關于我們為什么要去做感知層的產品。我們是認為,從礦山的數字化轉型趨勢上看,未來這一塊是一定要做的,那作為一個深耕礦業領域數字化的企業,我們對于場景的復雜性有更深的理解,因此也是有這方面的一個社會責任,希望由我們做先行者,相關的落地工作可能會更容易一些。
提問:剛剛您也在圓桌上提到了關于安全生產的話題,保障礦區安全也是重要的任務,是否可以請您分享一下迪邁目前在這方面做了怎樣的努力,以及未來有沒有更多一些規劃。
畢林:其實我們的安全體系里還是做的比較全面的。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做,一個是從意識培訓方面,我們的上崗人員都會通過沉浸式的實訓,進行全面的培訓。第二方面,我們要對現場進行監控、監測,比如說我們開發了微震監測系統去監測井下微震動,并通過系統預測進行告警,來避免塌方等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情況。當然,監測的維度不僅僅是震動,還包括壓力、氣體、通風等等。第三方面,就是管理層面的,通過系統級的精細化管理,對整個礦區的日常生產生活進行一個管控、排查、整改等,從而保證整個礦區的安全生產。
對于未來礦區的發展,我們有一句這樣的話,叫“無人則安”,尤其是最前段的作業面上,無人生產一定是最安全的方式,這也是我們未來的愿景。
提問:最后還想請教您,今天大會提到的數字孿生、區塊鏈這些新興技術未來會在礦區數字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嗎?迪邁在技術融合方面有什么規劃或考量嗎?
畢林:對于元宇宙和相關的技術,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最開始,我認為元宇宙可能還是和人文、意識、感受聯系更為緊密一些,所以在消費、社交、娛樂等場景可能更容易落地,工業相對可能困難一些。但是隨著這幾年的發展,我也讀了一些政府以及各機構的研究,我覺得其實我們可以把這個概念再擴展一下。在虛實的世界中間,再增加一個“現實增強世界”,它也是個物理世界,只不過是一個適配于虛擬世界的物理世界。
基于這樣的三元世界,虛擬世界推理現勢世界并通過增強世界去改變現實世界,這樣工業上可做的事情就更多了。對于這個采礦的場景,通過孿生礦山重塑物理礦山,進而對開采場景進行場景重建,構建起三角融合,實現安全、高效開采。
從這個邏輯出發,我所想到的“元宇宙”應該能實現兩個事情。一個是實現云端開采,就是通過部署在云端的軟件和系統,對前段開采進行操控。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需要去感知、去決策,那就需要感知層和AI技術的一些輔助。第二個呢,是關于生態網開采,就是說通過區塊鏈技術等去確權,賦予大家在平臺上采礦的一些權利以及認證等等。
從這個落地的順序上看,如同無人駕駛一樣,我認為工業元宇宙最快落地可能也是礦山場景。原因一個是因為這個礦山的環境較為封閉,受社會影響可能更小,自造能力強;另外,安全生產對于礦山也一直是重中之重,國家也是非常重視和關注,所以這個市場的需求是始終存在的。所以盡管技術上還存在一些難點需要攻克,但大家的視線還是始終關注這個領域的。也包括我剛提到的三元世界,以三元融合、三角平衡位基石,礦山元宇宙定會到來。
提問:最后追問一下,您認為距離這個愿景,我們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畢林:這個就比較難說了。但是可以分享一個非常令我興奮的事情。在貴州有個礦,它是個新礦山,是一個從頭開始進行建設的礦山。在這個設計階段,我們就把智能礦山的元素加進去,而不是像現在我們的很多工程更多的是去改造,這種融合會特別難。但新的礦山就不一樣了,我們可以從頭去進行基礎設施的搭建,并著眼未來,這是礦山轉型的一個新的實踐。
所以其實這種發展也是從局部開始逐漸輻射的,只要出現一個常態化運營的智能礦山,未來我們應該會看到更多的智能礦山出現。
【寫在最后】
迪邁科技圍繞礦石流和信息流打造了一系列產品和服務,從礦山可視化進化為可“識”化,為客戶構建一站式線上礦業運營平臺與礦業數字化拓展塢。目前迪邁產品已經在非洲等海外多個礦山落地。未來,隨著礦山企業走向海外,既有平臺層系統,又有多種功能插件,并能為第三方提供多類型數據服務接口的迪邁礦山數字化與智能開采一系列產品,也將在海外拓展出更多業務落地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