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年前去考察一個鉛鋅礦,該鉛鋅礦前期因為證件到期、鉛鋅價格低迷停產多年。如今趁著市場價格回暖,采礦證順利延續,就準備復工復產。
竹林
3月份我就進駐該礦山。礦山管理人員都就位,忙著復工復產的基礎工作。我就由項目安全員全程陪同我開展工作。
山林
該項目前期開采了4個中段,各個中段的采掘工程平面圖也沒有。跟原項目管理人員相處幾天,簡單了解項目的來龍去脈,我的各項工作也有序展開。礦山前期地質報告內容不可靠(這種現象太普遍,為什么會這樣,后面我會重點講述),所以我決定我的工作將從建立起客觀真實的各綜合圖件開始。
礦燈礦帽水鞋,羅盤皮尺手電,錘子記錄本放大鏡,基礎地質工作開始!
工作底圖
我先對停工前主要采礦中段工作開始,從硐口用羅盤+皮尺進行測量,然后對硐道兩壁認真敲打,不敢放過任何一個地質現象,就這樣一尺一尺的完成測量編錄工作,認真記下每處的工程情況,巖層情況,礦化及蝕變特征。矽卡巖型鉛鋅礦是第一次接觸,與之前做的構造控制或隱爆角礫巖型金銀礦不同,本次基礎工作做起來還是頗費周折。有些變化較特殊的地段甚至蹲著反復觀察。每晚制圖后,腦袋就會產生更多的問題。如此反復,日常基礎工作就會更系統,更有意思。由于工作做的非常詳細,搜集的內容也比較多而雜亂。
填滿地質信息
我將項目停工前施工的巷道編錄完成之后,又把礦山前六七年采掘結束的上部各中段也完成測編。如此系統的基礎工作結束之后,基礎圖件就編制出來。在海量的地質信息中心,抽繭剝絲,抓住主要因素,總結規律。然后就是中段地質圖、剖面縱剖面圖的編制整理,相關的信息及規律便逐漸顯現。
抽繭剝絲——規律顯現
6月份局里一個礦山開發項目啟動,我被借調過去。也就結束了本人第一次的獨立勘查工作,我對本次工作還是比較滿意。
兩個月的地質工作結束時,我自己寫了一份地質工作總結,內容主要包括項目現狀、本次工作內容及成果,項目存在的問題及建議。基于上述工作后,又寫了一份項目下一步工作思路,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第一次獨立勘查工作。該項目此前生產多是生產半年停半年,此次復工復產之后至今均滿負荷生產。
選礦車間
地質找礦工作,不同項目有不同的認識,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總結。找出其內在因素和規律,在成礦有利地段展開探采工作。復雜成礦問題的解決,后續建設及生產系統就按部就班進行。這為礦山順利生產提供基本保障。
山水映趣
現在回首本次工作,還會心有戚戚的感覺。學習成果能在應用中解決實際問題,還有比這更開心的事情嗎?
這是什么礦石?
最后給大家分享一張圖片,你們知道上圖是什么礦石嗎?如果有看出來的朋友請在留言區寫下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