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銅礦資源儲量2018年的數據為1.15萬噸左右,我國的銅資源已經探明的儲量排不到全世界總量的4%。
然而兩年后的2020年,科學家經過勘測表示,能夠證明此前在西藏發現的銅礦山,是一座整體蘊藏2000萬噸的大型銅礦,可以逆轉中國銅礦資源貧乏的現狀,但令人遺憾的是,雖然有如此豐富的礦藏資源卻不敢開發,這是為什么呢?
在西藏發現的這座大型銅礦名字叫多龍銅礦,位置在西藏阿里改則縣物瑪鄉境內,這里是海拔5千米左右的藏北高原地區,山地縱橫溝谷遍布,藍天白云下有, 皚皚積雪,冰層甚至在6月份都不會融化。
地質部門勘查結果顯示多龍礦區的銅礦達到2000多萬噸儲量而且在深部和外圍可能還有大約1000萬噸銅礦還沒有找到,這個令人震驚的銅礦規模可以成為世界級銅礦集區。
然而在探明西藏多龍銅礦有如此豐富的礦藏以后,我國卻一直都沒有進行開發,反而在2022年4月,中國的中冶集團和阿富汗礦產部簽訂了合作協議,我國會對阿富汗最大的艾納克銅礦繼續進行經營,自己國家擁有如此多的銅礦資源,為什么還要舍近求遠要到阿富汗去進行開采,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國是一個缺乏銅資源的國家,而且也是銅原料消耗大國,很多電器,發動機電線,光纖都需要用到銅來作為加工材料,而且我國使用銅原料已經有超過5000年的歷史,從出土的黃銅文物來驗證最早的銅制品已經達到了距今6700年前,可見中國一直對于冶煉銅礦方面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
我國古代的青銅器,鍛造技術就是屬于銅礦冶煉中的復雜工藝,然而銅資源在我國來說是非常貧乏的,也一直影響著我國工業的發展。
銅作為非常好的導電導熱,耐腐蝕等原材料銅的應用能夠在現代工業中覆蓋很多個領域,甚至我國每年都有將近一半的銅資源消耗在電力市場,家家戶戶都離不開的電線,就是使用銅來作為電芯,尤其是高精尖的電子機械和高新科技能源行業,都和銅原料有很大的關系。
早在2015年中國的銅消耗就達到了1,100萬噸,占全球銅原料消耗的一半,可見中國對于同資源的需求有多么迫切需求量非常可觀。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發現了西藏的多龍銅礦簡直是天大的喜訊,而且這座銅礦富含的銅純度還比較高,能夠冶煉出質量非常好的銅原料,在這種前提下,我國為什么不大力開發西藏的銅資源,反而要去阿富汗經營銅礦呢?
西藏的銅礦,大部分都處在多龍區龍和玉龍三個礦山區域內,我國已經列入了開發計劃當中,但是很長時間都一直處于停滯的狀態,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西藏的銅礦資源都是在海拔5千米的高原地區,人們到那個位置會有強烈的高原反應,因為缺乏氧氣,空氣稀薄呼吸系統承受很大的壓力,就算什么都不干也容易喘不上氣,流鼻血長期停留都會有生命危險。
更別說要拿著復雜的圖紙,開動機械,建造各種工程以及進行采礦作業,就算從小在西藏地區長大的,已經對本地環境熟悉的當地人,都很難堅持長時間的在這樣的區域進行勞作。
而一旦開采銅礦不可能都是本地人參加,絕大多數工人都是要從礦業公司下屬的員工中抽調到西藏去工作,這就存在一個非常嚴峻的現實問題,從來沒有到過西藏的工人。
就算再身強力壯也抵不過海拔缺氧和高原反應,解決不了這個人身健康安全問題,根本就無法保障能夠穩定地施工和開采銅礦,甚至工人們還面臨著生命危險,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那么如果從西藏本地招聘工人可以嗎?
西藏地區人口并不是特別多,常住人口300多萬,而且還有很多老年和幼小,就算青壯年人數也非常有限,而且藏區人民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對于礦業工作沒有任何的經驗,如果都是新手去參加采礦,無法進行現代化機械操作和配合比較高的采礦勞動,這些問題也都影響了西藏銅礦的開采。
所以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國家和政府部門都非常謹慎,不會貿然進行多龍礦區的開采工作。
于是在等待機會成熟和技術更加先進的時候再來進行開采,現在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很多機械設備也研發建造出來。
比如便攜式吸氧機一類的裝備能夠為礦產開采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國家工會已經啟動了高原職工氧吧的項目,這意味著多龍銅礦很可能已經具備了進行開工作業的外部條件,好,可以先從局域開始進行開采和作業逐步再擴大采礦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