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快掘單進水平突破1800米/月,刷新了全煤巷單進水平新紀錄;礦井重點開拓區域穩步推進,順利完成西一盤區2-2煤揭煤、3-1煤1號煤倉擴掘等工程,為生產布局西移夯實了基礎……今年以來,紅柳林礦業公司掘進戰線捷報頻傳,在遇地質構造的復雜條件下,依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這背后有著怎樣的掘進“密碼?”
以“分”問效,挖潛生產潛力
“采的快、掘的慢。采掘接續就要失衡,從系統上來看,礦井開拓重心不斷向西偏移,掘進就必須要跟上,才能避免出現回采‘等’掘進的現象。”截至6月底,該公司重點開拓巷道西一盤區5-2煤輔運延伸大巷已掘進至3876米處,無疑是啃下了一塊“硬骨頭”。在井下掘進現場,該公司掘錨一隊四點班在交接班過程中,逐一交接了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前將掘進機位對幫擺動,為下一班掘進創造良好的生產條件。“我們通過對超額完成掘進任務的班組,給予工分上浮獎勵等措施,進一步激發了生產潛力,形成了比追趕超的濃厚氛圍。”該隊隊長方俊華介紹。
在掘進任務攻堅過程中,各掘進區隊以進尺論英雄,區隊與區隊、班組與班組之間展開了熱火朝天的勞動競賽。該公司對創新水平紀錄的區隊、生產班組進行專項獎勵,形成了區隊與區隊、班組和班組之間的良性競爭的機制,一項項正向獎勵措施充分調動了職工的生產積極性。
以“智”為擎,激活掘進動能
為了有效解決掘進技術裝備制約掘進效率的瓶頸問題,該公司聚焦地質條件和掘支工藝耦合關鍵點,積極構建掘支運一體化智能快掘系統,先后引入了配套太原煤科院錨運破及橋式轉載機、山特維克掘錨一體機、橋式轉載機等設備,不斷完善智能快掘系統裝備。
截至目前,該公司已布局完成2套智能化快掘系統,實現了掘、支、運等工序的協同控制,進一步提高了掘進效率。在地質條件復雜、巷道斷面大、頂板破碎的復雜生產條件下,2022年,該公司順利完成了6800米超長智能快掘系統巷道施工,大斷面掘進進尺突破1700米,展現出了智能快掘系統不俗的適應能力和生產能力。
在生產過程中,該公司不斷加強設備管理,明確“以機保尺”路徑,把設備完好、系統順暢作為高效進尺的前提保障。通過設備點檢定修“把脈問診”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手段,不斷強化設備超前檢修維護力度,實現設備檢修從緊急搶修型向超前預判型轉變。針對快掘區隊系統設備多、故障點多、維修難度大等問題,積極組織智能快掘系統建設專題培訓,加強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提升人員操作技能和處理現場問題的能力,減少設備誤時影響,全力保障生產設備的穩定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