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屯礦業(600711)2023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2023年,面對全球經濟形勢變化、新能源電池行業波動起伏較大等外部環境,公司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的影響,堅持控資源為主線,著力提升資源勘探,建設,運營能力,強化以冶煉加工、材料制造為延伸,貫徹“控成本、抓細節、提質效”措施。持續提高經營質量,加快形成高質效的資源開發-初級冶煉-鹽類加工-前驅體制造的垂直產業鏈布局。
2023年度公司重點推進并完成了剛果(金)卡隆威項目投產、達產、擴產工作及貴州新材料項目一期15萬噸硫酸鎳產線的建設投產等新項目,大理三鑫銅礦全面進入建設階段。報告期內,公司實現了剛果金銅鈷冶煉、印尼紅土鎳冶煉、四川盛屯鋅鍺、珠海科立鑫、中合鎳業等在產項目的穩定經營,國內礦山方面也取得工作進展。
報告期內,公司實業制造板塊營收保持穩定,實現171.50億元,占公司總體營收比例70.13%,同比增加2.55個百分點,經營質量穩步提升。
(一)主營業務情況
1、能源金屬業務:
報告期內,公司能源金屬業務實現營收109.74億元,毛利率22.98%,較上年增加0.26個百分點。2023年度,銅產品產量10.22萬金屬噸,較上年增長76.98%;銅產品實現收入56.13億元,同比增長81.06%,毛利率33.6%,同比增加15.91個百分點;鈷產品產量1.24萬金屬噸,較上年增長13.47%,實現收入11.91億元,較上年下降58.62%,毛利率10.36%,較上年減少15.40個百分點;鎳產品產量4.16萬金屬噸,較上年下降2.94%,實現收入42.11億元,較上年下降18%,毛利率13.09%,較上年減少10.57個百分點。
(1)剛果(金)銅鈷板塊
報告期內,公司積極推進剛果(金)銅鈷板塊的生產建設,報告期末,公司在剛果(金)銅產能合計達到年產16萬金屬噸。報告期內,公司銅鈷冶煉項目CCR、CCM保持穩定生產運營。卡隆威銅鈷采冶一體化項目建成投產工作,在一季度實現順利投產的情況下,優化經營方針,利用技改及成熟的項目運行經驗進行進一步擴產工作,于2023年下半年將銅產能規模由3萬金屬噸擴大至5萬金屬噸。公司高效推進跟合作伙伴合作新建銅鈷項目兄弟礦業(BMS)5萬金屬噸銅冶煉項目,該項目于2023年12月順利產出第一批銅產品,在未來將進一步增加公司的銅冶煉產能。
卡隆威項目礦山位于剛果(金)西南部盧亞拉巴省,地處世界最大的中非銅礦帶西端,礦權面積8.3平方公里。卡隆威銅鈷采冶一體化項目單位成本低,盈利能力好,報告期內高效投產、擴產,為公司海外板塊做出堅實貢獻,為公司進一步控制銅鈷資源、增加市場份額提供精準有效的支持,增強公司盈利能力。
FTB勘探項目毗鄰卡隆威項目,礦區占地面積約334平方公里,覆蓋盧菲利弧西部地區,該區域是世界上最豐富的銅鈷礦帶之一。公司持續在FTB區域開展勘探工作,為公司提供持續發展的資源保障。
兄弟礦業項目將在未來為公司銅鈷產能的進一步擴大做出貢獻。隨著公司海外業務規模擴大,銅礦冶板塊已為公司業績做出堅實貢獻。
(2)印尼鎳板塊
報告期內友山鎳業項目實現了穩定生產經營。在鎳價全年持續下跌的情況下,公司通過提升管理水平、優化生產工藝、合理安排生產經營等綜合舉措,報告期內友山鎳業經營情況表現良好、生產穩定,全年實現營收35.51億元,凈利潤5.70億元。公司將繼續在鎳板塊礦山資源端、冶煉端尋求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3)深加工及材料板塊
①科立鑫于報告期內實現了銷量和技術改進的突破,2023年四氧化三鈷銷量約3,650金屬噸,較去年同期銷量增長超80%。同時,科立鑫進行了包括球型摻鋁四氧化三鈷煅燒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制備高性能摻雜球型四氧化三鈷的研究與應用、高熱穩定性四氧化三鈷制備關鍵技術及自動化產線的研究開發、降低四氧化三鈷生產過程中磁性異物的方法與應用、從廢料鈷合金中回收有價金屬工藝的研究與應用等課題在內的17個項目課題研究,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更好的對接下游優質客戶。
②中合鎳業進一步優化提升工藝技術,煤耗顯著降低,實現了超低排放,提高了金屬回收率,產量同比大幅提高,上下游渠道進一步拓寬,生產經營情況穩健。
③公司積極推進貴州新材料項目的建設進程,貴州新材料項目一期2021年11月正式啟動建設,一期15萬噸硫酸鎳產線于2023年10月投料試生產,并于2023年12月正式產出第一批硫酸鎳產品,目前已經實現銷售,產品質量得到主流客戶認證。二期項目仍在推進建設中,截至2023年年底已完成95%的廠地平整工作,接下來將按照建設計劃照常推進。
2、基本金屬業務:
報告期內,基本金屬業務實現銷售收入61.76億元,毛利率0.95%,較上年減少1.63個百分點。
①報告期內,盛屯鋅鍺實現滿產,但受市場波動,區域性電價上漲,階段性限電等影響,疊加原輔料成本上升、冶煉系統的存貨減值損失、技改等因素,盈利表現不及預期。
②報告期內,公司努力推進國內礦山采礦權證的辦理及礦山建設的有序進行。大理三鑫于2023年8月底取得采礦證;埃瑪礦業于2023年12月完成深部探轉采,取得采礦證;恒源鑫茂正在積極研究采選方案,預計在2024年可取得采礦證。華金礦業選廠目前接受鋰精礦生產委托加工業務。公司將根據建設計劃積極加快推進礦山建設工作,預計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實現大理三鑫銅礦建成投產,其他國內礦山也繼續優化生產建設方案為公司基本金屬業務板塊做出利潤貢獻。
3、金屬貿易業務及其他:
報告期內,公司進一步貫徹落實了縮減貿易業務規模的戰略,金屬貿易實現營業收入66.9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8.03%,毛利率0.43%,較上年減少1.66個百分點。經過近年對貿易業務規模縮減的合理規劃及高效執行,目前公司在主營業務規模擴大、貿易業務規模縮小,保持高質量持續穩定經營的發展道路上已見成效。
(二)完善公司治理,推進ESG可持續發展建設
報告期內,公司國際化的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各生產經營板塊完善細分領域,吸引專業人才,擴大海外項目團隊,2023年度公司新增員工人數1,705人,其中海外員工增加680人,國際化程度進一步加大。同時,公司還進行了組織架構梳理和內控制度建設,2023年度公司共發布修訂內控制度25項、新建內控制度5項,合計擁有208項內部管理制度,優化子公司管理,提高內部控制和治理水平,保障公司穩健發展。
2023年12月,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成立董事會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委員會,并制定公司《董事會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委員會議事規則》,完善ESG頂層設計,全面構建國際先進的ESG管理體系,落實ESG關鍵績效。在公司董事會及ESG委員會的領導下,公司堅定信念、砥礪前進,將ESG理念與公司經營理念融會貫通,自上而下共同朝著ESG目標要求前進,使得ESG成為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著眼長遠利益,通過低碳轉型、綠色共建、科技增效、能源轉型等多重舉措,明確ESG戰略定位,以綠色低碳作為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在高質量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動態平衡中樹立負責任的大型跨國企業形象,持續為全球負責任礦產供應鏈發展作出盛屯貢獻。
報告期內,公司將“雙碳”目標設立為發展的重要戰略,全面開啟碳盤查工作,遵循全球TCFD框架,深入貫徹碳減排理念,致力于實現能源升級與能源轉型,為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承擔盛屯礦業應有的責任,努力為本世紀末全球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值控制在2℃貢獻力量。公司持續積極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全面統籌水資源、土地復墾與閉礦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廢棄物管理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等環境議題,將低碳綠色發展落實到每一處。
(三)提質增效,增強抗風險能力
報告期內,能源金屬價格波動較大,行業競爭格局加劇,公司管理層針對性提出提質增效措施:CCR和CCM對影響酸耗堿耗的因素采取相關措施進行改造,增加酸浸槽、延長浸出時間、提高硫酸利用率,降低了濃硫酸用量和石灰石用量,優化生產調度,對部分電力線路進行改造優化,專人專項負責及時響應突發情況、充分利用外部供電、減少自發電用量;科立鑫在生產工藝中采取合理措施,增加鈷回收率,減少了酸耗及氨水消耗,優化副產品回收工藝,增加副產品的附加值;盛屯鋅鍺漢源基地冷凍結晶除鈣、鎂,降低電耗。
報告期內,公司積極推進國內綠色礦山建設,銀鑫礦業通過了西烏珠穆沁旗人民政府組織的“綠色礦山優選名錄庫實地驗收組”的實地核查驗收。
公司將一如既往緊緊圍繞銅、鎳、鈷等能源金屬,努力提高銅、鎳、鈷資源端的控制能力,優質高效地完成項目建設分類任務與既定目標;與行業內優質企業進行下游電池材料端的合作與拓展,穩步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報告期內公司所處行業情況
報告期內,新能源汽車行業保持高速增長勢頭,帶動下游能源金屬需求。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動力(600482)電池累計裝車量387.7GWh,累計同比增長31.6%。銅、鈷和鎳等能源金屬顯著受到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需求影響,疊加宏觀經濟因素、地緣政治和市場投機等多方面因素,報告期內銅、鈷和鎳的價格走勢不一。
(一)銅
根據USGS,全球銅礦儲量約為8.9億噸,主要集中在智利、澳大利亞、秘魯、墨西哥和美國等,其中智利是世界上銅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剛果(金)銅、鈷礦資源豐富,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銅、鈷資源富集區。銅終端應用主要在建筑領域、基礎設施、工業制造、交通等終端領域。2016年后,中國住建領域用銅小幅下滑,新能源汽車、光伏等新能源行業用銅快速的增長。
報告期內,銅礦產能投放和爬坡增強供給,海外政策干擾導致個別大型礦企存量產能減少,供給增長預期反復修正,供需短缺擴大,全球精煉銅顯性庫存持續去化。根據國際銅研究小組(ICSG)統計,2023年全球礦產銅產量增速約1%,精銅供應在同比增長6%;需求側由中國帶動,2023年全球電銅消費增速4%。受國內外經濟政策、礦企產量、國內經濟弱復蘇、社會庫存調整等因素影響,銅價在2023年上半年受到支撐,后半年表現寬幅震蕩。SMM1#電解銅現貨最高價觸及71050元/噸,最低在五月下探至年內低位63,560元/噸附近。
(二)鈷
全球鈷資源儲量穩定,資源分布較不均衡。目前全球的鈷資源主要集中分布于剛果(金)、澳大利亞、古巴、菲律賓、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加拿大和馬達加斯加等國,上述國家鈷儲量綜合約占全球總量的89.3%。其中,剛果(金)鈷資源最豐富,占全球儲量的比重為45.8%,而中國是貧鈷國,根據自然資源部《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22》顯示,截至2022年,中國鈷資源儲量為13.6萬噸。
鈷的下游需求主要為消費電池、動力電池、高溫合金、硬質合金等,根據BenchmarkMineraInteigence,動力電池、消費電池需求占比分別為40%、30%。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以及儲能裝機規模增加,全球鋰電池出貨量有望保持快速增長,進而帶動鈷需求增長。
報告期內,鈷價整體處于低迷狀態。2023年上半年剛果金部分企業原料產出后無法出口導致原料供應偏緊、國際物流運輸不暢,所以上半年國際鈷價以及原料價格在全年處于相對較高價位,但下半年當物流運輸逐步恢復后,價格也出現下滑的情況。今年國內金屬鈷價格呈現與外盤一致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