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目標引領能源轉型加速的背景下,我國天然氣產業迎來重大突破。一種被命名為“煤巖氣”的新型非常規天然氣資源,正以快速增長的勘探開發成果,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新亮點”。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才能介紹,截至2025年10月,全國煤巖氣累計探明地質儲量已突破7000億立方米,2024年產量達27億立方米,預計2025年將躍升至40億立方米。
煤巖氣的發現,源于對傳統煤層氣理論“埋深超1500米為開發禁區”的成功挑戰。中國勘探團隊在鄂爾多斯、準噶爾等盆地的深層煤巖層段發現豐富天然氣顯示,提出“將煤巖作為儲層整體勘探”的全新理念。今年3月,中國石油在第43屆劍橋能源周上正式發布這一原創理論,獲得國際能源專家高度評價。
與傳統煤層氣以“吸附氣”為主不同,煤巖氣以“游離態和吸附態并存”為特征,游離氣含量高,其賦存特征接近頁巖氣,開發方式則與頁巖氣、致密氣類似。基于勘探實踐,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研究團隊正式將其命名為“煤巖氣”。
這一理論突破依托于中國科學院賈承造院士提出的“全油氣系統”理論。在該框架下,科研人員進一步提出“煤系全油氣系統”,將煤巖氣、煤層氣、致密氣、頁巖氣等多種氣藏視為一個整體系統,科學解釋了煤巖氣“開井即見氣—中后期解吸接力”的產能特征。
最新資源評價研究顯示,中國煤巖氣地質資源量達50萬億立方米,鄂爾多斯盆地資源量超過25萬億立方米,四川、塔里木、準噶爾等盆地也具備良好資源潛力。目前,中國石油已在鄂爾多斯盆地探明3個千億方級大氣田,建成首個百萬噸級深層煤巖氣田——大吉煤巖氣田。
展望未來,我國正規劃建設多個百萬噸級煤巖氣田。按當前發展節奏,預計到2035年將形成300億立方米以上的年產能。煤巖氣的成功勘探不僅為我國能源安全提供新保障,也為全球非常規天然氣開發開辟了新路徑,有望引領一場“煤巖氣革命”。(工人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