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2年入夏以來,我國出現持續性區域性高溫天氣,河北、河南、江蘇、山東、浙江、四川等多省份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目前各地錯峰用電對于有色金屬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供應端,整體影響力度要明顯弱于2021年,但在有色金屬庫存普遍低位的背景下,生產端的擾動或將帶來結構上的進一步走強。
01高溫之下電力保供形勢如何?
2022年入夏以來,我國出現持續性區域性高溫天氣,本次高溫持續時間已超過50天,覆蓋面積超過500萬平方公里,影響人口超過9億人。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評估,綜合考慮高溫事件的影響范圍、平均強度和持續時間,此次事件綜合強度為1961年以來第3強,僅次于2013年和2017年。

來源:國家氣候中心
進入高溫天氣以來,河北、河南、江蘇、山東、浙江、四川等多省份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
2021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8.3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了10.3%,有19個省份用電量同比增速超過10%。受用電負荷增加、電煤供應不足等多重因素影響,2021年9月和10月全國電力供需出現緊張局面,多地實行有序用電甚至拉閘限電,工廠限產停產成為常態。
2022年高溫之下用電高峰來臨,市場擔憂新一輪限電限產,但實際情況和去年有所不同。首先在政策層面,6月1日起施行的《電力可靠性管理辦法(暫行)》指出,嚴禁發生非不可抗力拉閘限電。今年入夏以來部分地區陸續發布有序用電方案,主要體現在錯避峰負荷、分級預警等方面,并未出現去年那種大規模限電限產情況。
第二是在保供層面。今年以來受俄烏局勢影響,能源價格大幅攀升,上半年進口煤炭1.15億噸、同比下降17.5%。國家部委密集出臺調控政策,推進煤炭穩產增產、保價控價,煤炭合同改簽換簽,煤炭供需方面維持緊平衡狀態,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煤炭產量21.94億噸,同比增長11%。價格方面也保持穩定,動力煤并未出現去年失控飆升局面,發改委明確煤炭中長期和現貨價格合理區間,國家能源局已部署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電煤中長期合同履約監管工作。
第三是在發電層面。今年上半年,電力投資實現較快增長,水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新增裝機5475萬千瓦,占總新增發電裝機的80%;清潔能源發電量超1.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8%。
綜合來看,持續性的高溫帶來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面對能源價格上漲、疫情反復等外部挑戰,國內電力供應仍然存在區域性、結構性的矛盾,但整體情況相較于去年已有明顯改善。
02有色金屬行業影響幾何?
有色金屬行業屬于高耗能行業,2021年的限電限產與能耗雙控對于電解鋁供給端的影響巨大,所造成的產能缺口至今尚未完全恢復。同時在需求端,2021年三季度起銅、鋁等金屬下游加工企業由于限電出現減停產情況,河南、江蘇、浙江、廣東等省份企業產量下滑10%-30%不等,對于金屬消費形成抑制。
2022年7月起,四川、山東部分鋁廠有小幅的產能壓減,影響產能大概在10萬噸左右。8月四川阿壩鋁廠發生火情導致減產面積擴大,其電解鋁年產能達到20萬噸,加上四川其他鋁廠因減負荷停槽部分,預估影響超25萬噸。
除此之外其他地區電解鋁供給節奏比較確定,投復產如預期推進。據Mysteel,1-7月國內電解鋁新增產能(新投+復產-減產)合計328.4萬噸,8-10月預計將繼續增加113萬噸產能。
2021年同期出現大規模減產產能在2022年已經全部恢復,同時利潤驅使新產能加快投產進度。雖然鋁價跌破廣西、河南等地冶煉廠成本線,但考慮到企業內部降本管理、電價存在下降空間、以及電解槽關停重啟成本高,短期內出現大規模市場化減產的可能性較小,上半年產能大規模集中投放將在下半年穩定釋放產量,全年電解鋁產量預估值為4097萬噸,同比增長5.5%。

來源:Mysteel
銅生產方面,據SMM,銅陵冶煉廠(118萬噸精煉產能)8月10日起降低電解開工率,日度降幅在25-40%,試行一周,實際減產計劃執行時長及幅度將視電力緊張情況而定。浙江杭州冶煉廠(47萬噸精煉產能)電解將被迫減產。
除限電之外,銅生產端還有一些干擾因素可能制約產量的爬升,如西南地區冶煉廠檢修延后、貴溪(100萬噸精煉產能)因疫情靜態管理影響電解銅汽運、以及硫酸價格大幅回落可能引發脹庫風險。去年限電是對銅下游影響更大,目前江浙皖等地銅材廠已經接到有序用電口頭通知,部分企業開始錯峰生產或者減停產,消費端影響暫時有限。

來源:SMM
鉛生產方面,據Mysteel,為積極應對電力供應緊張局面,阜陽市能源保供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于有序用電工作的緊急通知。此次有序用電指標涉及太和縣3家再生鉛冶煉廠:大華能源、安徽超威、安徽天暢。以上3家再生鉛冶煉廠年產能共計60萬噸,占安徽省再生鉛總產能的38%。
8月10日消息,安徽天暢、安徽超威、安徽大華三家冶煉廠輪流停產,日影響量600噸左右。此外,安徽界首電池廠受限電影響,生產開工率下降;安徽華鉑處于檢修階段,限電對其影響不大。短期來看,限電導致產出下降,加之前期鉛錠社會庫存大減,或能帶動鉛價走強;中長期來看,湖北再生鉛冶煉廠檢修結束復產、安徽華鑫7月底投產后生產維穩、疊加寧夏某煉企換證接近尾聲,8月亦可復產,不過受限電影響,8月再生鉛增量或不及預期。
綜上,雖然今年持續性的高溫帶來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但整體情況相較于去年已有明顯改善。對于有色金屬行業來說,目前各地錯峰用電造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供應端,整體影響力度要明顯弱于2021年,對價格的向上驅動力度也要顯著弱于去年;但在有色金屬庫存普遍低位的背景下,生產端的擾動或將帶來結構上的進一步走強。
03海外能源問題不容忽視
不僅僅是中國,今年夏季整個北半球都受到高溫天氣的影響。近日歐洲運輸大動脈——萊茵河的水位正急劇下降,并已接近危險的“關閉”水平,這將使柴油和煤炭等大宗貨物的流通面臨風險。如果煤炭等能源運輸再受影響,由俄氣減供造成的能源危機將進一步加重。
因此海外金屬供應風險需要持續關注。近日嘉能可警告歐洲能源危機可能影響鋅供應的消息刺激金屬價格普漲,歐洲鋅冶煉產能全球占比17%,鋁冶煉產能占全球的12%,去年10月至今海外電解鋁供應累計減產126萬噸,暫未有更多減產出現,巴西、加拿大等地復產進行中,但如果歐洲能源問題在冬季進一步惡化,海外供應存在進一步減少的風險。

來源:中信期貨
不僅僅是夏季,冬季能源問題也不容忽視。水利發電具有非常明顯的季節性,9月以后水力發電量將逐步下滑,而冬季取暖季主要依賴煤電的供應,屆時與能源相關性更強的金屬(鋁/鋅)價格表現可能相對更強。根據中金公司研究指出,歐洲天然氣和煤炭消費均有較強的季節性,當前夏季仍屬于消費淡季,冬季天然氣的需求往往是夏季的兩倍以上,煤炭的冬季與夏季的需求差距可能達到3倍。歐盟對俄羅斯煤炭禁運在8月正式生效,而俄氣也已經減少了對歐洲天然氣輸送,隨著夏季高溫結束,歐洲能源問題可能會在冬季更加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