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少內卷,是當前鋰電行業企業家普遍面臨的挑戰。”
11月19日,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葛紅林在2024年中國國際鋰業大會上做出上述表述。
自2010年以來,鋰電行業經歷了兩輪較大的價格波動周期。第一輪波動在2015-2019年,碳酸鋰價格經歷了從4.2萬元/噸低點漲至18萬元/噸的高點,再跌至2019年底的4.8萬元/噸。期間,碳酸鋰峰值價格是最低點的4倍多。
目前,鋰電行業正處于自2020年以來的第二輪波動。碳酸鋰價格在2022年最高漲至近60萬元/噸,后經歷劇烈震蕩回落至當前的7萬元/噸附近。
“第二輪波動給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運營帶來負面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市場炒作的問題。”葛紅林稱。
受鋰電行業波動影響,包括天齊鋰業(002466.SZ)、贛鋒鋰業(002460.SZ)、盛新鋰業(002240.SZ)在內的多家鋰企,在今年前三季度陷入虧損。
碳酸鋰價格的波動往往與行業“內卷”捆綁出現。葛紅林指出,“內卷”和“競爭”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競爭”通常是在合理的規則和范圍內,通過提升自身實力來爭取更好的結果,往往能推動產業進步和發展。“內卷”則是“競爭”走向極端和異化的表現。往往通過價格戰等低層次手段競爭,甚至超出企業承受能力和不惜代價維持市場份額,最終陷入惡性循環,行業企業共輸。
葛紅林進一步指出,行業內卷產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不穩定、某些領域的技術門檻較低、企業缺乏戰略眼光、模仿和跟風現象普遍。
針對如何減少行業內卷,葛紅林提出,要堅決擺脫跟風投資的壞習慣以及規劃同質化的大問題,還要奉行專精特新的正確道路。
此外,還應積極開拓減少內卷的新賽道。他指出,相對于內卷的概念,近期派生出“外卷”的概念。例如,采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創新商業模式或提升產品性能,或者拓展海外市場,尋找新的增長空間等。
葛紅林還提出,鋰電行業應當塑造減少內卷的正能量。
“減少內卷的主體是企業,每家企業都要貢獻正能量,要防止‘一邊吐槽內卷,一邊加劇內卷’的行為。”葛紅林認為,行業健康發展中,企業自律尤為重要,行業龍頭企業應發揮減少內卷的引領帶動作用。
在當天的會議上,雅化集團副董事長、總裁孟巖也發表了相似的觀點。他表示,任何一個企業都離不開行業群體,如果行業趨勢開始向不健康的方向發展,頭部企業應當發聲。
在走訪澳洲鋰礦企業時,當地企業的紛紛停產、減產,給孟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目前,多家澳洲頭部鋰礦商都已經公告停減產相關信息,主要是由于產品價格已無法覆蓋其成本。
截至2023年,全球接近一半的鋰資源供給來自鋰輝石,而全球超過80%鋰輝石由澳洲供應。
海通有色金屬研究首席分析師陳先龍指出,澳洲在產鋰輝石礦山停產,是行業供給出清的標志性事件之一。在他看來,在下游新能源車、動力電池行業景氣度提升的背景下,鋰礦及鋰鹽價格有望走出底部。
11月19日,碳酸鋰主力合約盤中一度大漲5%,收漲3.96%。現貨方面,上海鋼聯數據顯示,當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7.92萬元/噸,較前一日上漲750元。同日,鋰礦概念股同樣大幅拉升,天齊鋰業、贛鋒鋰業、融捷股份(002192.SZ)等多股漲停。
“國內的產業鏈應借鑒國外產業鏈的發展邏輯,國外客戶更看重的是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如果供應鏈企業長期低價或價格倒掛,就會失去繼續投入工藝技術、設備制造等技術研發創新和人力素質提升的能力和空間,這種趨勢是不可持續的。”孟巖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