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顧上一輪鋰價周期:市場同步布局上游資源端及后端冶煉產能
回顧上一輪鋰價周期,2016-2019 年鋰價高位上觸 18 萬/噸。從主要鋰資源供應來看:(1) 期間澳礦產能擴張迅速。2016年西澳在產的成熟礦山僅有 Greenbushes 一家。2017 年 Mt Cattlin、Mt Marion 投產,成熟鋰精礦礦山增至3 家。2018 年,Pilbara、Altura、Bald Hill 鋰精礦逐步投產,成熟鋰精礦礦山增至 6 家。2019 年,大型鋰礦 Wodgina 投產,但因行業 景氣度下行于當年11月停產維修。(2)海外鹽湖已具備一定規模,2019年實現在產產能15.55 萬噸,成熟在產鹽湖包括 SQM、ALB、Orocobre、Livent,其中 SQM 于 2017 年擴產 2.2 萬噸。(3)國內鹽湖項目于 2018 年逐步起量。2018年國內鹽湖已建成碳酸鋰產能共計 4.2 萬噸,其中藍科鋰業碳酸鋰產量達到 1.1 萬噸。另外,從資本開支來看,2016-2019 年產業 鏈同步布局上游資源端及后端冶煉產能,且礦石端資本開支多于鹽湖端。
1.1. 澳礦項目:產能擴張迅速
2016 年,西澳在產的成熟礦山僅有 Greenbushes 一家。
Greenbushes:20 世紀 90 年代初,Greenbushes 鋰精礦已具備一定生產規模,2010 年末 精礦產能擴大至 30 余萬噸,2012 年經技改后鋰精礦產能擴大至 74 萬噸,2013 年天齊鋰業 通過文菲爾德完成對泰利森的100%持股,并于 2014 年出售 49%股份給洛克伍德(后被雅保收購),2016 年配套奎納納氫氧化鋰項目開始啟動,2017 年 3 月文菲爾德批準泰利森 CG2 (60 萬噸鋰精礦產能)建設,隨后當年 7 月批準 CG3(60 萬噸鋰精礦產能)建設,2019 年 10 月 CG2 完成調試、啟動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