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蘭炭—鎂”產業鏈受限 原鎂供應彈性減弱
1.1 榆林“蘭炭—鎂”產業鏈成熟
生產受環保等政策影響大 陜西榆林蘭炭產業發達,已形成“煤—電—蘭炭—硅鐵—金屬鎂—鋁鎂合金”的循 環經濟產業鏈。蘭炭是榆林的支柱性產業,其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尾氣,自 2002 年開 始,榆林當地企業開始嘗試利用這類尾氣作為燃料進行金屬鎂的冶煉。該方法不僅實現 廢氣的再利用,還節約了鎂冶煉的燃料成本,根據行業協會數據,2020 年榆林地區原鎂 生產成本較國內其他地區低約 3000 元/噸鎂左右,并且蘭炭尾氣制鎂已占全國產能的 64%。憑借獨特的區域和資源優勢,榆林地區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原鎂生產基地。
以榆林市府谷縣為例,當地涉鎂企業已經形成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1)采用低階煤高溫熱解工藝把煤炭分質,產出蘭炭、煤焦油和蘭炭尾氣; 2)蘭炭代替焦炭用于生產硅鐵和電石,硅鐵用作生產金屬鎂的還原劑; 3)蘭炭尾氣用作冶煉金屬鎂的燃料(用于白云石煅燒以及氧化鎂還原環節); 4)鎂渣等工業廢料生產免燒磚、水泥等建筑材料。
“蘭炭—鎂”產業鏈受環保、雙控政策影響大,21 年生產狀況不佳。蘭炭主要通過 神府煤田的優質侏羅精煤塊燒制而成,平均 1 噸蘭炭需要消耗 1.6-1.7 噸煤;生產過程 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的特點,是典型的“兩高行業”。2021 年,涉蘭、涉鎂企業生產狀 況不佳,9 月份,陜西因未能完成“雙控”要求,被列為重點監管區域,約 15 家鎂廠被 要求暫停運營,30 家鎂廠被要求減產 50%,;12 月環保督察組進駐陜西,指出當地淘汰 蘭炭落后產能不力;隨后,榆林發改委發布涉蘭企業整改通知,涉及 22 家蘭炭企業, 產能合計 1535 萬噸,占榆林市總產能 20.74%。
榆林地區涉鎂企業整合,約束當地產能無序擴張。榆林地區涉鎂企業一直具有“小 而散”的特點,產能分散且民營企業多。2020 年 10 月,陜西榆能集團煤炭進出口公司、 府谷縣政府、陜西有色金屬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聯合榆林主要金屬鎂生產企業組建全球最 大的鎂產業集團—陜西榆林鎂業;集團旗下目前共有金屬鎂生產企業 20 家,金屬鎂總 產能 55 萬噸/年,蘭炭總產能 1650 萬噸/年,硅鐵總產能 55 萬噸/年。鎂產業集團的組 建將推動產能合理增長,促進下游應用開拓,并幫助行業長期健康發展。
1.2 蘭炭產能擴張或將停滯 原鎂供給增長乏力
下游需求萎縮抑制蘭炭產能擴張。硅鐵以及電石是蘭炭下游主要需求來源,兩者均 屬于“雙高”行業,主產區集中于西北地區,如內蒙古、寧夏、新疆。2021 年,硅鐵、 電石主產區對于此類高耗能行業不斷實施電價調控、限電限產以及淘汰落后設備等調控 政策,全年開工率不高;同時,新增產能的審批較難,產能置換政策嚴格,廠家產能投 放不及預期。
生產每噸硅鐵、電石分別需要 1.2 噸、0.6 噸蘭炭,在硅鐵、電石開工率持續走低、 新增產能審批困難的情況下,下游需求的不足或將抑制蘭炭產能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