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普遍對未來經濟形勢不看好,但財聯社和上海證券報等近日消息,國家1月創紀錄投放近4萬億信貸,不僅給低迷的經濟一劑強行針,也給銀行業2022年工作開了好頭,礦業有福了?!
近4萬億信貸得益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靠前發力支持“穩增長”,也是實體經濟逐漸復蘇的積極信號。超預期之下,市場也進一步聚焦天量資金都流向哪些領域?記者通過采訪多地銀行業人士了解到,1月信貸投放重點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先進制造、普惠金融等領域。同時,在金融監管部門引導下,房地產融資漸次回歸正常。在當前經濟形勢和政策推動下,銀行也適時調整信貸結構,加大對消費、科創、綠色金融等領域投放力度。市場一致預期,2022年一季度,基建仍是投放重點,銀行業整體實現“開門紅”問題不大,但部分地區的銀行會面臨資產壓力,信貸投放承壓。
近4萬億信貸重點流向基建
對1月信貸“開門紅”,銀行分支行負責人并不意外,只是不同地區情況有所不同。江浙地區表現是供需兩旺,但北方地區的銀行就反映投放不足。但在投向上,共性比較明顯,大多瞄準基建、先進制造、普惠金融等領域,特別是區域銀行牢牢盯住基建項目。
北方地區一家城商行公司部負責人表示,1月重點投向基建項目,比如城市更新等領域。
在江浙地區,除了重點支持民營小微企業,基建也成銀行新增信貸發力點。杭州銀行表示,2022年以來,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也是該行信貸最重要投向之一。
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基建投資適當靠前”后,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多地基建投資項目火速開工,不少重點項目春節期間也未“打烊”。
央行金融數據顯示,1月企業中長期貸款出現回暖,新增2.1萬億元,同比多增600億元。券商等市場機構分析人士說,基建投資等項目發力對其貢獻良多。
郵儲銀行首席研究員婁飛鵬說,從1月貸款規模增長看,企業貸款相對好于居民貸款。面對“穩增長”目標,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政策靠前發力。政府債券發行規模較大的同時,財政存款同比少增,說明財政在積極發力,而財政資金將流入基建領域,銀行也會配套提供貸款支持。
近4萬億信貸讓房地產信貸投放回正軌
受外界廣泛關注的房地產融資,逐步回歸正常,也為1月信貸增長貢獻不少。
在上海,一家股份行的支行行長向記者透露,1月信貸投放中,上海銀行業在房地產上的投放是重點,個別銀行投放占新增貸款的50%。“由于政策受限,去年整體投放偏緊,想投也投不出去,無論是開發貸還是個人按揭貸款,現在都漸入正軌。”
在廣東,一家股份行廣州分行行長說,在“降息”利好下,房貸成為今年該行完成“開門紅”的主力產品,保守估計同比增幅至少有兩成。大行情況也相似。一家國有大行廣州某支行行長表示:“在今年寬信用的情況下,將保障合理的地產企業融資需求。”
拋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紅線”等政策的影響,不同地區銀行對房地產融資態度迥異。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該行基本不再新增房地產貸款。
1月居民中長期貸款相對疲軟,并不妨礙房地產融資重回正軌。金融監管部門2月11日披露的數據再次證實:1月房地產貸款投放新增規模在去年四季度增長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預計1月房地產貸款新增約6000億元,較去年四季度月均水平多增約3000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多增約2000億元,個人住房貸款多增約1000億元,金融機構對房地產企業的融資行為持續改善。
近4萬億信貸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等
據了解,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均是1月信貸投放的重點領域,也將是全年投放的聚焦點。
在“穩增長”目標下,由于各地發力基建投資項目,接下來該領域仍是銀行信貸投放熱點。“我們當地要上很多重點項目,本行會密切盯住這些項目。”上述城商行人士說。
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能源、通信、環保、新基建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建設,也成為今年以來國有大行布局重點。一家大行的廣東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進一步加強了與鐵建投資集團、廣東省交通集團、廣東省能源集團的聯動合作,預計一季度將投放更多大項目。
興業研究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預測,地方債凈融資領先于基建貸款需求約1個季度,基建貸款和基建投資的節奏大體同步,地方債凈融資在去年四季度出現高點,1月“降息”后地方債發行加快,一季度基建貸款需求有望上升。
對于一季度整體信貸投放,江浙地區和華南地區銀行信心比較足,完成投放指標問題不大,而且不少銀行1月就完成1個季度的投放;但北方有些地區銀行或壓力較大,擔心投放不足。
市場機構認為,目前來看,基于上半年“穩增長”的要求,需要政策靠前發力,金融機構也有“早投放、早受益”的需求,這預示著一季度的信貸數據大概率會“一紅到底”!
4萬億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2008年9月,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后,中國經濟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出現負增長,大批農民工返鄉,經濟面臨硬著陸的風險。為了應對這種危局,中國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初步匡算,實施這十大措施,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具體投向見下表。
2009年10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4萬億元投資計劃項目建設進展順利,中央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持續顯現,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對拉動全社會投資和穩定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央擴大投資政策帶動下,全社會投資增長勢頭強勁,2009年前9個月全社會投資增長33.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4個百分點。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9%,增幅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別提高1個和2.8個百分點。
二是為進一步加強“三農”和改善民生夯實了基礎。截至2009年8月底,已建成1.1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項目,改造農村初中校舍面積近400萬平方米;建成廉租住房27萬套、開工建設126萬套;解決2278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建成農村沼氣項目247萬戶、農村公路20萬公里、農村電網各類線路10.3萬公里。
三是積極推進了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截至2009年8月底,已建成污水處理能力518萬噸/日,垃圾處理能力1.6萬噸/日,形成節能能力標準煤669萬噸、節水能力1.31億噸。
四是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有力有序開展。截至2009年8月底,已完成投資5050多億元,占規劃總投資的50.5%,實現了時間過半、投資完成過半。其中,城鄉住房投資完成規劃任務的73.4%,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完成40%以上,原定的三年目標任務有望在兩年內基本完成。
2010年3月6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時任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表示:四萬億的投資計劃,不僅對中國提振市場信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甚至在全世界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是基本判斷。
來源:財聯社、上海證券報、瀟湘晨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