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素有“有色金屬之鄉”之稱,全市共有尾礦庫82座。近年來,我市通過多部門協作監管,控增量、減存量,在推進尾礦庫安全基礎的提升中,防范安全風險,斬斷事故鏈條。
這個占地250 畝的尾礦庫,是蘇仙區橋興礦業尾礦蓄存的“主心骨”,庫區規劃容量540多萬方。2022 年企業提質轉型,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尾礦實現了半回收,污水進行達標處理后,現在每天只有100方尾礦排入庫內。為了守住尾礦庫的安全,蘇仙區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李偉峰每個月都會來到庫區,檢查浸潤線埋深等關鍵指標,并根據實測情況對比在線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像這樣的尾礦庫檢查,在我市已經成為了常態化。
蘇仙區應急管理局非煤礦山安全監管股股長 李偉峰:“這個尾礦庫雖然安裝有預警系統和在線監測監控系統,但是日常的人工監測和巡查,也是我們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因為這個浸潤線是尾礦庫安全的生命線,我們必須隨時關注它的水位變化,確保尾礦庫的絕對安全。”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統籌發展與安全,高度重視尾礦庫安全運行,主要領導多次研究部署、密集開展調研督導。我市加強聯防聯控聯治工作,常態化開展尾礦庫安全專項整治、專家會診除隱患、監管部門解剖式執法檢查、汛期防洪應急演練等,通過建立全市尾礦庫信息臺賬“一張圖表”、免費培訓尾礦庫管理人員、采用尾礦壓濾干堆先進技術、推廣井下采空區尾礦充填系統、全面建成尾礦庫在線監測系統等,夯實尾礦庫安全保障;還在全省率先建立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對安全生產工作實行全員定崗定責。在橋興礦業的衛星地圖上,企業就用“紅、橙、黃、藍”四色標出了安全風險空間分布情況,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風險等級。
郴州市橋興礦業公司 安環部安全員 胡鵬:“我們對尾礦庫進行了安全風險辨識和建立了風險分級管控表,實行這個差異化動態管控,把我們相應的安全責任都落實到了每個人頭上,并且對每個重要崗位都設置了風險告知牌,提示該區域的危險部位和危險后果,以及它的管控措施。”
此外,我市還通過政企聯動,利用新技術綜合治理尾礦庫,消化存量,減少增量。在過去,位于桂陽縣的湖南寶山礦業所堆存的大量尾礦不僅需要高額的經濟成本和人工進行維護,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還制約了企業發展。2018年,在桂陽縣政府的主導下,公司投資3500多萬建立全尾砂膏體充填站,對低濃度尾砂進行“二次利用”。
湖南寶山有色金屬礦業綜合工區區長 朱敏:“二次利用,既減少我們地表尾砂排放和管理成本,也消除了我們井下空區的地質災害,降低了我們采礦的安全風險, 降低了采礦的貧化率和損失率,提高了我們的經濟效益。”
現在,選礦所排出的低濃度全尾砂漿通過全尾砂膏體充填工藝的系列流程后,被輸送至井下各中段待充空區,不僅可以治理地下采空區、避免采空區造成的地表塌陷和安全隱患,還能徹底消除尾礦庫安全和環保隱患,促進廢棄礦產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
市應急管理局非煤礦山安全監管科科長 曹中林:“守住尾礦庫的安全,就是守住了下游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們必須常懷憂患意識,嚴格監管執法對尾礦庫的安全生產工作,常抓不懈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堅決不要“帶血的GDP”,2021年以來,我市對所有尾礦庫進行了集中大排查大整治,并對無企業主體、達到設計壩高或庫容、停用3年以上的23座尾礦庫實施閉庫治理銷號。通過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每年利用尾礦砂生產水泥、燒結磚、改性尾砂粉400多萬噸,尾礦庫所在的地表水水質達到3類以上標準。
市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 局長人選 李仕兵:“按照‘一庫一策 一庫一檔’的原則,在標本兼治中,我們還將對尾礦庫全生命周期,進行安全監控和預警管理,同時, 加大政策引導和支持力度,鼓勵企業通過尾礦綜合利用,減少存量,提升尾礦庫本質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