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魯D,棗莊輝煌過。
三大煤礦之一的棗礦,也是煤炭行業的佼佼者。
棗莊是山東第四個建省轄市的城市。
占據京滬線,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還有臺兒莊、微山湖等景觀資源。薛國古城,墨子魯班故里,孔孟之道,都詮釋著棗莊是一座有文化底蘊的城市。
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人文景觀、礦產資源,棗莊都有自己的優勢。
2021年棗莊GDP達1900多億,是山東唯一未突破2000億大關的城市。
1978年,礦業大學重組,坊傳首選地址是棗莊,因為種種因素,改選徐州。當時信息不發達,也沒有確切的官方消息,但無風不起浪。
礦業大學落戶徐州對徐州產生了什么影響?一是留住了一大批人才,在七八十年代,大學生就業學校所在地的情況非常常見。
二是提升了徐州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一個好的大學,也是城市的一張名片。多數學生對母校都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最終都會轉化為城市口碑。
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徐州的消費,從而帶動了經濟發展。
礦業大學的搬遷,夯實了徐州在東隴海城市乃至蘇北地區的領頭羊地位。
如果當初礦大真的落戶棗莊,想必棗莊如今會是另外一番模樣。
1986年,全國開始新興專業批發市場,臨沂順勢而起。
棗莊的批發市場呢?聞名全國的只有滕州的干貨市場。
滕州在80年代、90年代是棗莊商業體系最好的區域。煙酒糖茶市場、小商品批發市場、干貨市場,都做的風生水起。但專業市場依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既沒有擴大規模,又沒有提升商業運營管理水平,政策扶持也比較少。
后來意識到批發市場對城市經濟有多大影響的時候,臨沂已經成為巨無霸,北方物流集散地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
1998年,棗莊出爐發展新城計劃。2000年開始動工,新城成為棗莊首位度區域。2019年新城政務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棗莊已明確核心區域,就是新城而非滕州。
在2009年,滕州被評為“中國小機床之都”,但遺憾的是,并未形成產業規模和完整的產業鏈,大部分都是小型家庭作坊,也是從2009年開始,滕州的房地產發展開始飛起。
棗莊是山東省區域面積最小的城市,卻有五個區一個市,2021年高新區的GDP獨立核算,意味著棗莊又多了一個區。
棗莊的城區非常分散。
市中區作為老城區,卻發展后勁不足,無論是市政建設還是產業布局,都比較弱勢。
滕州是經濟最好的地區,但產業布局也有很多受限因素。
新城是后起之秀,但缺乏產業基礎。
城區分散,沒有真正的核心城區,就會導致產業分散,聯動發展不足。
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想兼顧,但是又距離太遠,結果就是各自為戰。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2022年。
還有機會嗎?
新舊動能轉換、鋰電池產業布局、各個區域功能定位明確。機場、高鐵都在為棗莊發展助力!
重點發展工業,政策支持鼓勵商業發展,重視教育產業和人才引進,才會發展的更好。
2022年,棗莊再次迎來新契機。希望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