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礦業首臺鋰礦專用 TBM(巖層用全斷面隧道掘進機)“龍源號”歷時13個月,提前113天貫通 7.3 公里采選連接隧道,再現公司高效建設速度典范同時,創下業內多項掘進紀錄。
當“龍源號”打通雞腳山鋰礦運輸“主動脈”,大中礦業雙輪驅動戰略正顯現協同效應,鋰礦所帶來的第二增長曲線正加速推進。
鐵礦基本盤方面,經過多年發展,公司積累了豐富采選技術經驗,具備明顯的資源優勢及產能優勢。
目前,公司鐵礦石備案資源量已增至6.9億噸,且資源品質上乘,TFe平均品位不低于28.87%的礦產資源占比超過80%;采選核定產能約1480萬噸/年,鐵精粉設計產能約640萬噸/年,在獨立鐵礦采選企業中穩居龍頭地位。
具體來看,2024 年,公司鐵精粉單位銷售成本僅為370.62 元/噸,處于行業較低水平,而鐵精粉毛利率則高達 57.86%,處于行業較高水平。
轉戰鋰礦賽道,大中礦業展現出“礦業老手”的戰略定力與精準度。
公司高管曾表示,“我們將把碳酸鋰新工藝中試取得的重大成果盡快應用到碳酸鋰生產線,加快碳酸鋰項目建設,徹底解決鋰渣鈹、鉈的無害化處理,在工藝、技術、效益、環保等方面領跑行業?!?/p>
目前,湖南臨武鋰礦帶已探明碳酸鋰當量324.43 萬噸,根據《礦產資源儲量規模劃分標準》(DZ/T0400-2022)的規定,已屬于大型礦產資源儲量規模。
更引人注目的是,四川加達鋰礦項目,該礦氧化鋰平均品位 1.26%,折合碳酸鋰當量92萬噸至148萬噸,同時伴生鎢、錫、鈮、鉭、銣等有價金屬,屬于稀缺性鋰輝石礦。
5月16日,公司加達鋰礦在原有盾構機“大中號”基礎上,再增加一臺“嘉達號”,將形成雙機協同作業模式,提升整體掘進效率,大幅縮短項目建設周期。
同時,“嘉達號”的投入能夠顯著提高探礦工程本質安全和實體質量,且掘進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礦具備即時變現能力,為項目注入階段性現金流,有效縮短投資回收周期,加速整體效益轉化進程。
行業角度來看,盡管碳酸鋰市場競爭激烈,但公司在業內仍具競爭優勢。
公司高管曾表示,盡管當前碳酸鋰市場低迷,但公司認為鋰礦是稀缺周期性品種,需求增速快,供給受壓抑,未來供需錯配時價格可能走高。公司資源儲量大,產能規模大,生產成本低,在行業低谷時投資成本降低、工藝技術領先,有信心在行業周期中獲得良好利潤。
下游需求方面,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向50%邁進,儲能裝機量爆發式增長的雙重驅動下,碳酸鋰行業長期發展邏輯依然穩固。綜合多家機構預測數據,2025-2030年全球碳酸鋰需求CAGR將維持在15%-20%左右。隨著儲能需求放量與高成本產能退出,碳酸鋰行業或迎來供需再平衡,開啟新一輪向上周期。(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