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西南邊陲云南——這片被譽為“彩云之南”的神奇土地,不僅以其旖旎的自然風光和多元的民族文化聞名遐邇,更在地質找礦與資源經濟發展的進程中,繼續發揮資源大省引領示范作用。從高瞻遠矚的戰略引領,到日新月異的技術創新;從緊密無間的多方協作,到堅定不移的綠色發展,云南礦業在全力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同時,成功探索出一條獨具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戰略引領,開啟找礦突破新征程
云南地處亞歐板塊與印度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運動活躍異常,地質構造錯綜復雜,歷經多期次、多種類型的地質作用,鑄就了極為優越的成礦條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僅雕琢出云嶺大地那絢麗多姿的山川風貌,更在地下悄然蘊藏了星羅棋布的礦產資源。全省已發現各類礦產多達157種,其中82種礦產的查明資源儲量位居全國前十,31 種更是位居全國前三;已發現礦產地5000余處,形成了眾多如錫、銅、鉛鋅、銻、鐵、錳、鋁、金、銀、鈦鐵砂、煤礦等重要礦產地。
當前,全球能源資源形勢波譎云詭,復雜多變。云南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充分依托自身獨特的區位優勢、綠色能源優勢以及礦產資源優勢,全力以赴開啟了“十四五”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嶄新征程。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就推動全省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先后 4 次作出批示,并與自然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主要領導座談,爭取國家層面支持云南找礦工作。
在國家找礦綱要未印發前,云南率先研究新一輪找礦工作,編制《云南省戰略 性 及 優 勢 礦 產 找 礦 行 動 實 施 方 案(2021—2035年)》并發布實施。同時,省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常務副省長任組長,分管副省長任常務副組長,16 家相關廳(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及成員的領導小組。為高效率組織實施全省新一輪找礦行動,云南省搭建有力的技術支撐體系,在成立領導小組基礎上,下設“技術指導中心、項目管理中心、專家委員會”三個工作機構,并根據自然資源部關于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新要求新變化,進一步優化調整領導小組辦公室及下設機構人員,增設綜合組、技術組、政策研究組、區塊組、資源量審查統計組、科技人才和裝備組、戰略評估組 7 個組,建立了會議制度、聯絡員制度和定期報告制度。
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與部署,云南省“十四五”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穩步有序推進,為后續的找礦工作清晰地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幅宏偉壯麗的找礦藍圖在云嶺大地徐徐鋪展開來。
堅定信心,增強找礦突破凝聚力
從國家層面大型資源基地部署、“四區”安排以及戰略性礦產增儲目標任務下達情況來看,云南作為資源大省,在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核心地位沒有改變,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云南仍然是當前及今后突破的主戰場。
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啟動以來,云南省自然資源廳領導分組帶隊赴16 個州(市)開展找礦調研,多次組織州縣兩級自然資源部門、地勘單位、礦山企業、科研院所座談交流,共商找礦大計。
通過自然資源專場、公眾號、金色熱線、云南電視臺等渠道,廣泛宣傳新一輪找礦的最新進展和成果,不斷提高社會資本和地勘單位參與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積極性和使命感。昆明、玉溪積極配套財政資金參與新一輪找礦,主要礦山企業主動扛起增儲上產政治責任,地勘單位與科研院所緊密配合相互協作,初步形成了找礦大會戰的生動局面。
礦山企業作為找礦增儲的“主力軍”和資源經濟的“壓艙石”,在找礦行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24 年上半年,云南省自然資源廳邀請中國銅業、云南鋁業、云南錫業等 8 家骨干礦山企業召開專題座談會,直面企業“投資收益、權益保障”等訴求,現場解決問題。全省社會資本找礦投入實現連續三年較快增長,2022年為3.09億元,2023年為3.89億元,2024年為5.96億元。云南錫業、云南鋁業、云南銅業、云南黃金礦業集團、文山麻栗坡紫金鎢業、云南臨滄鑫圓鍺業等企業在礦產勘查開發中實現了礦山開發與資源勘查的良性互動,有效推動了資源的增儲上產,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全省礦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地勘單位是找礦行動的先鋒隊和中堅力量,他們以專業的地質勘查技術和豐富的野外作業經驗,為國家礦產資源戰略落地及全省找礦工作部署實施提供堅實可靠的技術支撐。云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云南省有色地質局、云南省地質調查局、云南省煤田地質局等地勘單位作為找礦主力軍,充分發揮其在基礎地質調查、礦產勘查等方面的專業優勢,全省廣大地勘人員大力弘揚愛國奉獻、開拓創新、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不畏艱難險阻,深入崇山峻嶺,千方百計找大礦、找好礦、找急需的礦,通過運用先進的地質填圖、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勘查、地質遙感解譯等技術,進一步鎖定找礦突破靶區,并通過鉆探等工程手段進行驗證,持續實現找礦新突破。
基礎先行,筑牢找礦突破新根基
2021~2022 年,云南省財政投入 6471萬元,按照“全區域、全礦種、全覆蓋”的目標,舉全省地勘隊伍之力,完成 81 個礦種的查明礦產資源調查和 36 個礦種潛在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全面查清了2618 個礦區礦產資源數量、質量、結構、空間分布狀況等,圈定各類預測區 2095個,為云南省全面啟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供基礎支撐。
2023~2024 年,云南省繼續深化礦產資源國情調查,完成了152個未利用礦區調查評價,通過實地踏勘、精細調研、多渠道驗證等方式,從技術經濟、外部環境、生態環保、礦業政策等方面精準查找“堵點”“難點”,逐礦區制定“一礦一策”疏堵方案。完成50個在產礦山和93個大中型礦區共伴生低品位資源再評價,再評價礦種金、鍺、銦、鈷、鎵資源儲量大幅增加,非再評價礦種銅大幅增加,有力支撐全省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十四五”期間,云南省財政按照重點成礦區帶 1∶5 萬地質調查全覆蓋的原則穩步實施基礎地質調查和礦產地質調查,完成1∶5萬區調10幅(面積4658.02平方千米)、1∶5 萬礦調 12 幅(面積 5152.92平方千米),圈定找礦靶區 18 個,不斷夯實基礎調查工作。常態化推進成礦遠景區劃工作,劃定成礦遠景區和找礦預測區,有力支撐全省地質調查工作部署,持續提供可供出讓的勘查區塊建議。
持續突破,彰顯找礦突破硬實力
自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開展以來,云南斬獲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重大找礦成果,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推動資源大省向資源強省轉變貢獻了重要力量。
新增大型資源基地建設成效顯著。昭通鎮雄探獲亞洲最大規模隱伏單體富磷礦床,為國家提前完成“十四五”磷礦新增資源量目標作出重大貢獻,同時提前兩個規劃展期完成全省 40 億噸磷礦新增資源量目標任務。滇西騰沖花崗巖帶和滇西南臨滄花崗巖帶探獲推斷輕稀土氧化物資源量接近 40 萬噸,潛力評價預測認為此片區稀土潛在資源大于 100 萬噸,稀土開發穩步推進。香格里拉麻花坪顯示鈹鎢具有巨大找礦潛力,有望打造國家戰略產業備份基地。彝良地區預期提交超大型硅石礦 1 處,富寧地區預期提交超大型鈦鐵砂礦 1 處,將有力保障全省“綠色硅”“綠色鈦谷”建設。
傳統大型資源基地優勢進一步鞏固。云錫、云銅、云南黃金等一批骨干企業主動扛起增儲上產政治責任,紫金鎢業等一批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在老礦山深部持續實現找礦新突破,有力鞏固傳統資源基地。云錫集團 2021~2023 年投入勘查資金5.2億元,個舊錫礦資源基地新增錫 10 萬噸、銅 13 萬噸。2024~2025年計劃投入 2.9 億元,預期再新增錫 6 萬噸、銅 5 萬噸。香格里拉格咱銅鉬資源基地新增銅 70 萬噸、預期新增鉬 20 萬噸,滇東北鉛鋅資源基地新增鉛鋅超100 萬噸、鍺 136 噸,北衙—彌渡金礦資源基地新增金 40 噸,麻栗坡紫金鎢業新增鎢 10 萬噸。文山市天生橋鋁土礦勘查累計查明堆積+沉積型鋁土礦資源量3384.34 萬噸,伴生鎵推斷金屬量 1566噸。這些新增的資源儲量,為相關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堅實有力的保障,有力促進了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結構優化,顯著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
科技創新,賦能找礦突破新成效
事實證明,在當前找礦向深向難的情況下,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實現找大礦、找好礦、找急需礦的重要前提。云南省牢牢緊握科技創新這把“金鑰匙”,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云南礦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全力推進地質勘查技術的創新與應用,顯著提升找礦效能,收獲豐碩成果。
2024年,云南省自然資源廳成立了由7位院士在內的60名國內行業專家組成的科學技術咨詢委員會,其中地質礦產組由中國工程院毛景文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鄧軍院士領銜。云南省地質調查局牽頭成功申報深地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揚子地塊西緣銅鐵鈷礦成礦機制與找礦預測”,這是全國首家由地勘單位承擔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是自然資源部優先部署、首批啟動的重點攻關任務,也是云南省首個獲批實施的深地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云南省普洱市(寧洱—瀾滄縣)地熱能綜合勘查示范”項目,被國家能源局納入“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并以“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地熱能高效發電及梯級利用示范區”為主題申報國家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項目。同時,揚子西南緣富磷礦、滇西鋰錫礦、滇東南金銻礦等一批部省合作項目先后落地實施,為找礦工作注入磅礴動力。
團隊建設和人才培養再上新臺階。昆明理工大學李文昌教授領銜的云南省三江成礦系統與評價創新團隊被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稱號,團隊創新提出的“多島弧盆成礦論”和“陸內構造轉化成礦論”為找礦實踐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昆明理工大學韓潤生教授團隊“富鍺鉛鋅成礦系統和勘查技術創新及深部找礦重大突破”獲云南省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創新了成礦理論,提出新的成礦模式,解答了“哪里找礦”的重大理論問題,攻克“三部曲”“四步式”深地探測技術,打開了“怎么突破 3000 米深地資源探測”新局面。
“云南省戰略性礦產大型資源基地找礦與綜合評價示范創新團隊”入選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找礦方向)科技創新團隊,2 人入選科技領軍人才,6人入選青年科技人才。
政策供給,營造找礦突破好氛圍
云南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關鍵著力點,全力落實全省礦產資源管理“一盤棋”工作要求,積極推進礦政管理改革,持續優化礦業權審批流程,強化礦產資源規劃管控,為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營造了堅實的制度保障與優良的政策環境,有力推動全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工作邁向高質量發展軌道。
配套印發關于貫徹落實自然資源部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項的通知,從嚴控制礦業權協議出讓,特別是對已設采礦權周邊、零星分散資源和夾縫區域進行界定;深化“放管服”改革,將省級管理礦種不涉及資源配置的登記事項下放,深化礦業權出讓計劃制度改革,全面推進競爭性出讓和“凈礦”出讓,進一步細化工作要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完善礦產資源儲量和出讓收益管理,進一步明確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的情形和管理權限;改革礦產資源勘查管理,調整了探礦權延續縮減面積、保留登記期限的具體要求,進一步規范財政出資地質勘查工作。
近兩年,全省礦業權出讓態勢持續向好,累計出讓礦業權10宗(不含砂石土類),成交金額17.96 億元,為全省壯大資源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從成交價款來看,云南大關木桿—壽山頁巖氣探礦權區塊 6.01 億元、云南省武定縣長沖鈦礦普查探礦權 0.999 億元、云南省鎮雄縣碗廠磷礦普查探礦權8.0008億元、昭通大關太陽壩鋁土礦普查探礦權1.5億元。
生態保護,踐行找礦突破新理念
云南生態系統比較脆弱敏感,生態環境保護的任務很艱巨。云南省以更高的站位統籌推動生態保護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協調發展,將統籌生態保護與資源安全作為工作部署的落腳點,從規劃—勘查—開發—保護全鏈條布局認真研究新一輪找礦工作,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平衡產業與生態保護,引導資源合理配置,構建生態友好型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新格局,推動全省生態高顏值與發展高素質齊頭并進。
為確保綠色勘查理念能夠切實落地實施,云南省制定了《云南省綠色勘查指南(試行)》,構建了一套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管體系,為地質找礦活動戴上了“綠色緊箍咒”,加強了對地質找礦活動的全過程監管,確保了地質找礦活動在生態保護的紅線內有序開展,有效保護了云南省的綠水青山。近期,云南省印發《云南省綠色礦山建設實施方案》,通過建立政府引導、部門協助、企業主建、社會監督的機制,堅持創新驅動、分類施策、協同監管、動態監管,全面加快綠色礦山建設,推動全省礦業綠色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明確到2028 年底,持證在產90%大型、80%中型礦山達到綠色礦山標準。
與此同時,云南省積極開展“十四五”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三年行動,取得了重大突破。云南省成功申報并實施了紅河哀牢山與巖溶斷陷盆地區、金沙江流域昆明片區2個國家級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6億元。通過實施這些示范工程,昔日千瘡百孔的廢棄礦山正逐步披上綠裝,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修復和改善,為區域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綠色找礦理念的踐行,為云南省礦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促進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模式的深刻轉變,推動了礦業產業的綠色升級和轉型發展,使得云南省的礦業在保障國家資源需求的同時,能夠更好地適應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實現長期穩定、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為子孫后代留下了寶貴的礦產資源和優美的生態環境。
展望未來,持續推進找礦新突破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是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工作。云南省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做強做優做大資源型產業,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縱深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在后續的找礦工作中,云南省將圍繞國家緊缺礦種和優勢戰略性礦產,拓展資金與區塊來源,加大勘查項目部署力度,重塑有色金屬產業優勢,推進稀貴金屬新材料、綠色硅、綠色鋁、新能源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全方位提升資源能源保障能力。強化找礦技術引領,夯實資源勘查根基。加強找礦技術指導,全力推動央地深度合作,依托國家新一輪找礦技術支撐體系,積極搭建部省常態化工作機制,著重聚焦于云南找礦突破進程中的關鍵基礎理論創新,為精準找礦提供科學依據;在勘查技術研發及應用方面,加強科研團隊與企業聯合攻關,提升找礦效率與精準度;高度重視難選冶共伴生資源綜合高效回收利用工作,通過產學研用合作,加速成果轉化,推進實現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
在全球資源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云南省將進一步深化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礦產資源的勘查與開發。加強與南亞東南亞國家以及資源豐富國家的地質合作交流,通過聯合勘查、技術援助、資源共享等方式,共同開發境外礦產資源,實現互利共贏。同時,引進國外先進的找礦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云南省地質找礦的國際化水平,為全國礦產資源安全保障開辟新的渠道,在全球礦產資源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展現云南省的擔當與作為。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云南正以戰略資源保障者、綠色礦業引領者、國際合作開拓者的清晰定位,堅定不移地走出一條資源高效利用與生態保護并重的創新發展之路。隨著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深入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的持續加強,有色金屬產業鏈的不斷鞏固壯大,云南必將在支撐打造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和國家戰略性有色金屬產業基地方面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續寫壯麗篇章,為全國礦業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更多的云南智慧和力量。 (中國礦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