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12月29日電(吳鄭思) 2021年,貴金屬價格震蕩走低。其中,國際現貨黃金年跌約5%,現貨白銀年跌約12.7%。全球通脹、反復的疫情以及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轉向緊縮等,共同主導2021年貴金屬市場波動。
滬金主力合約2021年日線走勢
來源:新華財經專業終端
滬銀主力合約2021年日線走勢
來源:新華財經專業終端
漲也通脹、跌也通脹
“做多通脹”交易在二季度一度逆轉了貴金屬的頹勢。在美聯儲史無前例的超寬松政策之下,全球央行為對沖新冠疫情的沖擊,通過向實體經濟注入大量流動性,呵護了全球經濟的復蘇。資料顯示,五家主要央行(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中國人民銀行和英國央行)的總資產從2020年2月的204億美元增加至325億美元,2年的平均年增長率高達32%。其中,美國M2貨幣供應量以年化20.2%的速度連續2年增長,目前已超過GDP的90%,這一占比在本世紀初還在44.4%的水平。
二季度,原油、金屬、鋼材等一系列大宗商品聯袂上漲,通脹數據進一步上升,貴金屬價格開啟漲勢。3月31日至6月1日,國際金價一度漲超200美元/盎司,銀價也一度迫近29美元/盎司關口。
但是通脹對于貴金屬而言卻是一把“雙刃劍”,在提升保值需求的同時,也增加了全球央行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緊的壓力。尤其在美聯儲6月議息會議前后,市場對于貨幣政策轉向的預期正式落地,美聯儲官員放棄了通脹是“暫時的“這一表態,關于2022年加息次數的猜測也逐漸展開,貴金屬價格開始回落。
展望2022年,機構認為,通脹仍是決定貴金屬走勢的重要因素,但在貨幣政策正常化的背景下,通脹高企難以吸引貴金屬的保值買盤,而通脹放緩則會進一步加大貴金屬的下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