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點:
1、紫金礦業首次進軍鋰礦,50億元收購加拿大新鋰公司
2、阿科瑪將在華建立新的生物基聚酰胺11粉末工廠
3、農業巨頭先正達科創板IPO中止
4、比亞迪斬獲北美5000輛電動汽車大單
5、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連續8年居全球第一
6、印度信實計劃向光伏業務投入100億美元
能源化工
農業巨頭先正達科創板IPO中止。從上交所獲悉,先正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因發行上市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故其發行上市審核中止。先正達由先正達植保、先正達種子、先正達集團中國和安道麥四個業務單元構成。招股書顯示,先正達本次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27.86億股,先正達擬募資650億元,一旦成功上市,有望成為A股近10年來最大IPO。
阿科瑪將在華建立新的生物基聚酰胺11粉末工廠。阿科瑪宣布將在中國常熟生產基地新建一座聚酰胺11粉末工廠,計劃于2023年第一季度投產。該項目將與阿科瑪在新加坡的重大項目并行發展,即擴大生物基聚酰胺11全球產能50%。這項投資將進一步支持亞洲市場對循環可再生的高性能生物基材料不斷增長的需求。Rilsan聚酰胺11粉末完全來自可再生蓖麻籽,目前在法國生產,以其在韌性、耐用性、輕質和加工多樣化方面的卓越特性和性能享譽全球。這種粉末用于要求極為嚴苛的應用中并為大趨勢推動下快速增長的市場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如耐用型家電產品、節能運輸和主要用于消費品、工業和航空航天市場的先進增材制造(3D打印)。
阿科瑪將剝離其環氧產品業務。阿科瑪宣布擬將其環氧產品業務剝離給農業產品和服務領域的領導者嘉吉(Cargill)。通過該項目,阿科瑪正致力于將其產品組合重新定位在核心業務上。阿科瑪在Blooming Prairie(美國明尼蘇達州)生產生物基和特種環氧產品,作為添加劑或中間體廣泛應用于制造潤滑劑、塑料添加劑及其他領域。作為阿科瑪過氧化氫板塊的一部分,環氧產品業務與集團其他產品組合整合程度有限,總銷售額約為4000萬美元,擁有約45名員工。擬收購要約對該項目估值為3,880萬美元,約為歷史EBITDA的10倍。
凱米拉(Kemira)在上海的研發中心宣布成立。作為為水密集型行業提供可持續化學品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導者,凱米拉在中國上海浦江鎮設立新的亞太研發中心,旨在加快亞洲地區開發可再生、可生物降解和可回收產品的步伐,滿足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新研發中心占地約2400平方米,擁有先進的研發能力,它將為中國和亞太市場提供漂白、施膠、絮凝劑、聚合物、生物材料等專業知識和應用解決方案;該中心服務于凱米拉廣泛的紙張與紙板客戶群體,并支持公司在該區域內的水處理發展計劃。該研發中心還與凱米拉在中國南京、兗州和韓國蔚山生產基地密切合作,開發持續一致的生產工藝流程,采購新的原材料和最終產品。
紫金礦業發布公告稱,公司將以現金方式收購加拿大新鋰公司(Neo Lithium),交易金額約為49.4億元。該公司旗下的鹽湖項目是世界上同類項目中規模最大、品位最高的項目之一,體量在全球主要鹽湖中排名前5,品位在全球主要鹽湖中排名前3。這是紫金礦業在今年7月正式提出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后,首次要約收購的鋰礦資源。3Q項目規劃年生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礦山壽命35年。同時,項目具備擴產條件,年生產碳酸鋰可達4-6萬噸,具備建成世界級大型鹽湖基地的條件,將有較強的盈利能力。
電氣和機械
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連續8年居全球第一!在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式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2020年中國機器人產業首次突破千億元,中國已成為支撐世界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辛國斌介紹,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已連續8年穩居全球第一,2020年裝機量占全球總量的44%。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現存機器人相關企業30.80萬家。2020年我國新增機器人相關企業6.98萬家,同比增長77.36%,是近十年新增機器人相關企業最多的一年。2021年前9月,我國共新增機器人相關企業8.59萬家。
日本常石造船和三井E&S控股共同宣布,雙方的股份轉讓交易順利完成,常石造船收購三井E&S造船(商船業務)49%股份。兩家公司在今年4月23日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交易對象為三井E&S造船涉及商船業務及部分子公司和關聯企業的49%流通股,其中包括子公司新瀉造船和三井由良船塢,以及與揚子江船業集團的合資船廠揚子三井造船。不過,交易不包括三井E&S造船的艦船業務,此前三井E&S控股已經將三井E&S造船的艦船業務出售給三菱重工。揚子三井造船由揚子江船業集團、三井E&S造船和三井物產共同出資建立,其中揚子江船業集團持有51%的股權,三井E&S造船和三井物產持有剩余49%。其中,三井E&S造船在揚子三井造船持有25%的股份。
在日本,通過潮水漲落來發電的可再生能源“潮汐發電”的開發取得進展。九州電力旗下的九電未來能源公司開始在長崎縣海域實際進行發電。川崎汽船將攜手日本中部電力等在加拿大開展相關業務。為了促進海上風力發電而推出的政策可能能夠用于潮汐發電,如果相關環境得到完善,潮汐發電的開發或將加速。九電未來能源2021年在位于長崎縣五島列島之間的奈留瀨戶啟動了日本首次潮汐發電。
印度信實集團將向光伏業務投入100億美元。信實集團宣布,以7.71億美元的價格從中國藍星集團手中收購挪威太陽能面板制造商REC Solar Holdings。隨后,信實公司又宣布將收購印度億萬富翁Pallonji Mistry旗下太陽能公司Sterling & Wilson Solar Ltd的40%股份,價值3.72億美元。這兩筆收購將有助于信實可再生能源部門Reliance New Energy Solar在全球綠色能源市場的擴張,包括美國、歐洲、澳大利亞和亞洲其他地區。計劃在三年內向這個新業務部門投資超過100 億美元,該部門將建設太陽能模塊、電池存儲、電解槽和燃料電池工廠等。
新能源車
比亞迪斬獲北美5000輛電動汽車大單。比亞迪與美國公司Levo Mobility宣布合作計劃,將整合Nuveve Holding的車輛到電網(V2G)技術與比亞迪的電池電動汽車(BEV)技術,并計劃未來五年聯合部署多達5000輛電池電動汽車。Levo計劃在五年內購買多達5000輛中型和重型適配V2G技術的比亞迪電池電動汽車,其中可能包括公交車和長途汽車、堆場牽引車和垃圾車,以及接駁送貨車和校車等。
Stellantis集團將投資2.29億美元升級廠房,提升純電動汽車制造能力。Stellantis集團宣布,將對3座位于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工廠投資2.2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77億元)。該計劃據稱將有助于加快推進其電氣化計劃。這家由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及PSA集團合并而成的全球第四大汽車制造商表示,上述投資將保留662個工作崗位,同時將為3座工廠的重組提供資金,以生產電動八速變速器。Stellantis集團稱,在這些工廠生產的變速器將被廣泛用于Jeep、Ram、克萊斯勒和道奇等品牌的車輛。
富士康通過收購電動卡車初創公司Lordstown Motors位于俄亥俄州的工廠,進入美國電動汽車市場。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此次收購不僅有助于富士康加快在美國生產電動汽車的時間表,還增加了他們未來設計和生產不同電動汽車車型的靈活性。富士康將生產Lordstown的首款純電動皮卡Endurance,并將能夠向電動汽車制造商菲斯克(Fisker)等其他客戶提供制造服務。
美國雅保2億美元收購廣西天源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雅保公司表示,同意以大約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鋰加工廠廣西天源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雅保表示,收購總部位于中國廣西的天源將擴大其鋰生產能力,并在欽州港附近增加在中國的鋰加工產能。雅保表示,天源的業務包括最近在該港口附近建造的鋰加工廠,其設計年轉化能力高達25000噸,目前正處于試運行階段,預計將在2022年上半年開始進行商業生產。預計將在2022年初完成這項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