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源轉型下的價值重估——寫在前面
1.1.煤炭歷史上幾個周期是怎樣的?目前位于哪個階段?
在傳統的對周期產品的研究框架中,需求一直作為核心切入點,這是因為在市場化的環 境下,需求始終領先于供給,當需求改善時,會傳導至價格,導致價格升高從而使得企 業盈利提升,企業在盈利提升的條件下增加供應,這就導致供給的調整雖然是源于需求 的變化,但卻遠遠滯后于需求。一旦經濟增速回落,導致消費減弱,供大于求,價格下 跌,企業盈利縮減,在供需關系不斷打破與再平衡的過程中,行業呈現周期波動。煤炭 行業屬于傳統的重資產行業,具有投資較大、投資周期較長(3—5 年)等特點,其供給 端滯后與需求端的效應更加明顯。(1)03 年—08 年(經濟高速發展:價漲)&08 年— 09 年(經濟危機:價跌);(2)09 年—11 年(四萬億刺激:價漲)&12 年—15 年(經 濟增速下行+產能嚴重過剩:價跌)。
但 16 年至今的本輪周期與此前均有本質區別。起初,自 2016 年供給側改革以來,煤價 走勢與 GDP 增速發生了明顯背離,其背后邏輯在于人為去產能對供給端持續壓制,產能 出清、產量回落,驅動煤炭格局轉向供不應求。隨后,我國提出“雙碳”目標,導致供 給端在政策約束及企業悲觀預期下,企業即使盈利大增、現金流充沛,也在大幅縮減對 于傳統業務的資本開支,導致產能擴張受限。但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對傳統行業產品的 需求本身具有剛性,從而導致需求擴張遇見供給約束,價格大幅上行,且高價持續時間 將遠超市場預期。
1.2.今年上半年,煤炭板塊錄得30%+漲幅,一直被看做是夕陽行業的煤炭,為何表現如此優異?
我們認為這主要是多方因素共振的效果,即回歸確定性,且這一趨勢仍將延續。基本面而言,煤價今年表現遠超此前市場預期,核心原因還是在于國內供給約束疊 加海外能源危機; 交易環境而言,中美摩擦、地緣沖突、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極其深遠,市場充滿了 不確定性。而煤炭是今年市場中少有的業績具備確定性的板塊,理應享有一定的確 定性溢價;公司層面而言,自供給側改革以來,煤企資產持續優化,業績包袱不斷減輕。在“雙 碳”背景下,多數煤企未來暫無大額資本開支,紛紛提高現金分紅比例。雖然分紅 本身不創造價值,但分紅是一家公司現金流優秀的證明,并且穩定的分紅會影響投 資者的預期,從而慢慢地改變估值體系。
總體而言,我們認為周期即是投資者認知變化的本身,目前市場對于煤價中樞大幅上移 的接受度正逐步提高,煤炭行業正處在被投資者逐步挖掘的階段,盈利和估值將迎來戴 維斯雙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