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治理和改善生態環境,讓河兩岸山清水綠風景如畫,助推綠色循環農業發展;充分利用生態環境和土地資源優勢,著力培育中藥材種植綠色產業,為百姓開出致富良方;使出“繡花”功夫,創建國家綠色礦山示范區,產出了美麗,也帶來了財富……近年來,河北省灤平縣在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發展上取得了積極成效,2021年該縣還成為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灤平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多年建設和實踐的結果。”灤平縣委書記高浚力說,特別是“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這塊國字“金牌”,讓灤平縣生態經濟與鄉村振興發展信心更強,動力更足。
涵養水源 好水“育”出惠民的“果”
在狹長、線狀的灤平板塊上,有兩條河流凸顯:一條自縣城向西流經11個鄉鎮,流長64.1公里,流域面積1418平方公里,是北京重要飲用水源潮河,流域內多為農業區域;一條由縣城向東流經轄8個鄉鎮,流長64公里,流域面積1587平方公里,是天津重要飲用水源灤河。
“以前,很多村民在潮河河道里種上莊稼,打完的農藥瓶子也直接扔到河里,環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灤平縣虎什哈鎮西營房村黨總支書記李樹民說,現在可不一樣了,村里收回河道內的33戶小片開荒,退田還河,生態環境逐漸恢復的同時,野生灰鶴的數量也從過去的幾只到現在的100多只,還有白鷺、天鵝也時常出現,吸引了許多外地游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觀賞。
潮河兩岸風光。師有瑞攝
潮河兩岸風光。 師有瑞攝
“每當有村民和我說‘赤麻鴨又來了,蒼鷺也來了,得好好看著點’時,我這心里特別感動,特別開心。”李樹民深知保護好這條河流的責任和使命——水源涵養,供給優質水。
據了解,自2005年起,經過不懈努力,灤平先后在潮河流域11個鄉鎮建設了定點垃圾填埋場7座,村級簡易垃圾填埋場23座,基本消納了11個鄉鎮年產生的生活垃圾,在潮河保護的歷史中,對改善潮河水環境質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河流水質基本穩定在三類標準。為了從三類水質提升到二類,2018年,每年又增加投入資金1372萬元,實現了農村環衛一體化管理。
同時,由于這幾年灤平的養殖業迅速發展,形成大量散養戶和1300家的規模養殖場,為實現綠色循環農業發展,該縣從2014年起在潮河流域實施了畜禽養殖業污染減排工程,先后建成初具規模生物肥業有限公司7個,年可處理糞污50萬噸,為有機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7年10月15日,灤平獲批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縣”。
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年初,337個農副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綠色有機認證,有機產業總產值突破6億元,占當年農業總產值的10%以上。這些“棚中菜”“林中果”成為京津市民的“盤中餐”,也讓灤平的“冬閑”成為“豐收季”。
2022年4月28日,國家第二批生態環境導向開發(EOD)試點項目——潮河流域(灤平段)產業融合發展項目位列全國58個項目之首。現在的灤平,在做大做強“環境保護-涵養水源-產業融合-放大水效益”綠色融合產業鏈的道路上不斷前進,讓優質的水“長”出更多的惠民果實來。
綠水青山 好藥材拓寬興縣富民路
灤平縣地處燕山腹地,是華北地區多種動植物資源的天然寶庫,境內有野生中藥資源420余種,是“熱河黃芩”“北蒼術”“北柴胡”的道地產區,其中“熱河黃芩”是全國久負盛名的道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