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企業是第一批“走出去”的實踐者,經過多年的積累,世界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都留下了中國企業的足跡。
一、中國礦業投資現狀
“中國需求”一直是全球礦業行業發展的重要推手,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和增長方式轉型,礦產品需求也正經歷結構性調整,同時,全球產能過剩導致礦產品價格下跌,資源類項目的投資直接受到影響,全球礦業跨境并購交易活躍度下降。
世界主要礦產資源分布以及中國主要項目分布
(黑色三角)
二、投資礦種的變化
礦業海外投資礦種發生明顯變化,黃金和銅礦很可能取代鐵礦石成為最受歡迎的投資及并購目標。
中國企業對海外鐵礦石和煤炭企業或資產的興趣減弱。鐵礦石下游行業的鋼鐵業正經歷產能過剩和轉型期,鐵礦石需求增速已經明顯落后于產量。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中國企業對海外銅和黃金項目的并購增多。
1、銅礦投資趨勢的預測
從需求預期來看,中國經濟增長雖然放緩,但仍將大力推進城市化,銅的下游行業如建筑、輸電基礎設施、汽車、家電將首先受益。
從供應預期來看,全球資本緊縮,隨著銅礦項目和專業銅礦公司變得日益稀少,包括力拓推遲擴大蒙古Oyu Tolgoi銅礦的計劃,銅礦市場可望自2017年初產生缺口。
2、金礦投資趨勢的預測
金價在去年12月降到6年低位,雖然其后又上漲了23%,但目前的價格依然處于2010年的水平,大約為1240-1300美元/盎司。
黃金價格較低對于中國公司來說意味著在購買金礦上面將會有更多的選擇,因為許多的海外礦產公司都面臨著信貸緊縮和巨額的債務。
中國幾家大型的黃金公司都在進軍海外的計劃。中國的公司在資本上面比美國的更加雄厚。
三、礦業公司繼續瘦身御嚴寒
持續低迷的全球礦業,導致了礦業部門利潤嚴重下降,促使全球多元化經營的大型跨國礦企持續不斷進行資產剝離。這是公司暫時降低成本,短期提高運營效率的措施。
2016年第一季度最大的三項礦業并購活動都是資產剝離,如巴里克黃金公司出售其非核心資產BaldMountain金礦項目,力拓公司出售其Mount Pleasant臨近的Bengalla煤礦權益,以套取現金并減少公司債務。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礦產品價格長期在歷史低位盤整,如果不能從過冷區間恢復到“常態”,且時間持續過久,無疑會傷及礦業產業的良性發展,“谷賤傷農”的現象可能會在礦業界上演。
四、新能源新材料所需原料受關注
近半年來,洛陽欒川鉬業集團完成了兩宗足以左右市場格局的交易:
一是4月以15億美元的價格將英美資源集團在巴西的鈮和磷酸鹽業務收入囊中。
二是5月6日宣布收購美國礦業巨頭自由港公司旗下的剛果最大銅鈷礦Tenke Fungurume的全部股權。
鈮是一種很難找到,也很難估值的礦產品,其主要用于生產強度更高、更輕的工業鋼管和航空零部件,是航空工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原材料。地球上只有幾個地方開采到了這種金屬,其每公斤單位價格是銅的7倍。
而鈷是生產鋰電池正極材料所必需的,也是我國極為短缺的一種金屬。Tenke礦山以其2015年鈷產量計算,約占全球16%的市場份額。此舉無疑為國內新能源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資源支撐。洛陽鉬業的兩次布局,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