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全球范圍內從事銅、金、鋅、鋰等金屬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及工程設計、技術應用研究的大型跨國礦業集團。在中國15個省(區)和海外14個國家擁有重要礦業投資項目,是中國最大的礦產銅、礦產金生產企業。
紫金的礦山分布:
逆周期收購:
紫金礦業上市以來,眼光獨到,在行業周期低點、價值低估位置低成本收購,同時低品位礦山開發經驗成熟。通過逆周期收購和低品位礦開發,紫金礦業不斷奠定了國內礦企龍頭的地位。
銅礦并購時間點
金礦并購時間點
儲量和產能:
截至2021年底,公司銅資源量6277萬噸,儲量2033萬噸;金資源量2373噸,儲量792噸;鋅資源量961.8萬噸,儲量455.4萬噸。公司正加速進軍新能源新材料領域,擁有阿根廷3Q鹽湖鋰礦、西藏拉果錯鹽湖鋰礦、湖南道縣湘源硬巖鋰多金屬礦等項目,整體碳酸鋰當量資源量達1207萬噸,約居全球主要鋰企資源量前10位,遠景規劃碳酸鋰當量年產能12萬噸以上,為公司成為全球重要鋰生產商奠定基礎。
銅——國內最大的礦產銅企業
國內:儲量:截至2021年,國內銅礦儲量2701.3萬噸,紫金銅礦儲量2032.8萬噸,占國內總儲量的75.25%。 產量:2021年,國內礦產銅產量185.47萬噸,紫金礦產銅產量58.4萬噸,占國內總產量的31.49%。
國際:全球銅礦儲量約8.7億噸,紫金約占全球儲量的2.3%;礦銅產量約2116.1萬噸,紫金約占全球產量的2.3%。
金——國內最大的礦產金企業
國內:儲量:截至2021年,國內金礦儲量1927.37噸,紫金金礦儲量792.15噸,占國內總儲量的41.1%。 產量:2021年,國內礦產金產量258.09噸,紫金礦產金產量47.5噸,占國內總產量的18.4%。
國際:全球金礦產量約3560.66噸,紫金約占全球產量的1.3%。
鋅:
儲量:截至2021年,國內鋅礦儲量3094.83萬噸,紫金鋅礦儲量455.40萬噸,占國內總儲量的14.71%。 產量:2021年,國內礦產鋅產量315.96萬噸,紫金礦產金產量39.6萬噸,占國內總產量的12.53%。
鋰:
資源量:整體碳酸鋰當量資源量1207萬噸,約居全球主要鋰企資源量前10位,遠景規劃碳酸鋰年產量12萬噸以上。
主要項目:阿根廷3Q鹽湖鋰計劃2023年底前完成投產,產量2萬噸LCE;西藏拉果錯鹽湖鋰礦(一期2萬噸LCE、二期5萬噸LCE)、湖南道縣湘源硬巖鋰多金屬礦(初步規劃年產6-7萬噸LCE)正加快實施建設開發。
營收、毛利率及成本:
2022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約2700億元、同比增長約20%,歸母凈利潤約200億元、同比增長約27.61%,扣非凈利潤約195億元、同比增長32.82%;礦產銅85.9萬噸、同比增長47.09%,礦產金55.9噸、同比增長17.68%,礦產鋅(鉛)44.2萬噸、同比增長1.84%。
2021年年報顯示,礦產銅、金、鋅營收分別為283.1、159.2、56.4億元,毛利率分別為66.05%、49.46%、27%,對應毛利分別為187、78.7、27億元。
礦產銅:
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礦產銅58.42萬噸、同比增長28.83%,營收283.1億元,毛利率66.05%,成本18194元/噸、同比下降9.46%。
礦產金:
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礦產金47.5噸、同比增長15.85%,營收159.2億元,毛利率49.46%,成本176.22元/克。
礦產鋅:
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礦產鋅39.6萬噸、同比增長15.87%,營收56.4億元,毛利率47.87%,成本7369元/噸、同比上升12.16%。
紫金礦業是國內銅、金行業龍頭,礦產銅、礦產金產量持續增長,且公司積極布局鋰資源,轉型能源金屬。
這個時間點關注紫金,主要是想研究銅的供給變化。供給端:2014年后資本開支低迷,預計2022-2023年全球銅供給增速4%,2024年增速在2%左右。需求端:新能源逐漸成為需求邊際影響最大下游,預計22-25年新能源需求CAGR為27.1%,傳統需求邊際復蘇下,預計2022-2024年全球銅需求增速2.1%/3.9%/4.7%。全球加息減緩下,新能源需求增長,有望驅動銅價迎來長期上漲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