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3月27日披露的數據顯示,2023年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22.9%,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下滑明顯,虧損達上百億元。
具體來看, 1-2月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實現營業收入11906.5億元,同比下降6.7%;營業成本11528.6億元,同比下降4.4%;虧損101億元,同比下降151.1%。
其中,從鋼鐵企業來看,事實上,自2022年年中開始,鋼廠基本就長時間陷入了全品種虧損的窘境,僅螺紋鋼維持在煉鋼的盈虧平衡線上方。究其原因,業內人士表示,主要是原材料強勢導致的利潤下滑。
據卓鋼鏈黑色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梁吳健向經濟觀察網記者介紹,去年年中以來,在鋼廠各品種中,僅螺紋鋼能保持不虧損的狀態。譬如,今年1-2月,卓鋼鏈監測的螺紋鋼平均盈利約3元/噸,而熱卷、冷軋板卷等非行情主導品種利潤表現更差。
“鐵礦被投機者過度炒作,是前2月鋼企煉鋼虧損的主要原因。”梁吳健告訴記者,2022年煉鋼企業虧損主因是成本高企,尤其是上游鐵礦、焦炭原材料供給短缺的隱憂,導致兩者行情表現強于成材。隨著中澳關系緩和,澳洲煤進口常態化的推進,今年年初,焦炭價格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市場對于鐵礦炒作的熱情仍未消減,結合原產地天氣、火車事故等因素,市場資金一起推漲鐵礦價格。
數據顯示,自去年11月以來,鐵礦石價格持續飆漲。大商所鐵礦石期貨自去年11月初不足600元/噸最高上漲至3月14日的936元/噸,短短幾個月,累計漲幅超過55%。同期,上期所螺紋鋼期貨最高上探至4401元/噸,期間累計漲幅僅約30%。二者漲幅存在明顯差距,呈現出“礦強鋼弱”的特征。
展望今年的鋼材市場,南京鋼鐵首席分析師張秋生日前在由卓鋼鏈主辦的2023中國鋼鐵物流高峰論壇上用“不悲不喜,謹慎樂觀”8個字表達其對于今年鋼材市場的看法。
從成本端來看,張秋生認為,2023年鐵礦石不宜過于看空,在供需雙增,總體相對平衡的情況下,預計鐵礦價格走勢強于鋼材。同時,他預計,2023年煉焦煤供需關系由偏緊轉為略有寬松,全年國內焦煤價格重心下移,但受到總庫存偏低支撐,不會出現崩塌式的價格下跌。
張秋生表示,“不要對今年的鋼材市場給予很大的希望,主要原因在于鋼鐵產能嚴重供大于求。”他分析稱,“目前中國每年鋼鐵產能約12億噸,去年的表觀消費量是9.3億噸,今年的表觀消費預計不會超過9.8億噸。在鋼鐵產能大量過剩的背景下,如果鋼廠有很高利潤,粗鋼產量很難壓住。所以,我認為今年鋼材的價格上下波動幅度大概在300-500元(每噸)。”
對于鋼價走勢,張秋生預計2023年鋼材供需雙增,在國內經濟穩步復蘇、預期向好、需求增加、低庫存、低利潤拉動下,鋼材價格前低后高,3-4月份出現上半年高點,10-11月份有可能出現二次高點,全年鋼價呈“M”形走勢。
在光大期貨研究所所長助理邱躍成看來,國內經濟復蘇較為確定,二季度黑色商品供需均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市場博弈的焦點更多在于需求回升的力度及節奏。同時,海外因素對二季度鋼材出口以及市場情緒仍將形成擾動。他認為,二季度鋼材價格整體難以出現流暢行情,主流運行區間為3900-4400元,在低價區間保持樂觀,高價區間警惕宏觀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