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服務小型建材企業到如今涵蓋國內砂石系統及其他工程板塊,成為中高端礦機裝備供應服務商,南礦集團已經走過了50多年的路程。如今在深交所主板發行上市,是企業新的里程碑,南礦集團還要再走下一個50年。”南礦集團董事長李順山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南礦集團將進一步深耕設備業務,重點加強后市場服務,打造礦機裝備領域國際知名品牌。
聚焦行業高端客戶
南礦集團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70年的南昌礦山機械廠,主要生產風干造粒機、煤炭洗選機、膠帶輸送機及化工設備配套件等煤炭、化工行業所需的專用設備。2003年經歷改制,南礦有限成立。如今,公司的主營業務涵蓋了砂石骨料和金屬礦山相關破碎、篩分設備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及后市場服務。
破碎篩分設備下游應用領域較為廣泛,目前主要有砂石骨料、金屬礦山和固廢環保等三大直接應用領域。由于破碎篩分設備作為砂石骨料和金屬礦山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其設備質量的好壞可直接決定下游產品的粒型、級配和品質以及礦山作業的安全環保系數。因此,破碎篩分設備品牌只有在經過長期反復的市場驗證后,才能積累一批合作穩定的優質客戶。
南礦集團擁有深厚的技術累積,實行“行業高端客戶”策略,產品曾應用于三峽工程、白鶴灘工程、防城港核電站、嶺澳核電站等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并進入了國內外的大型工程建筑公司(中國電建、中國能建等)、大型建材公司(海螺水泥、華新水泥、中國建材等)、大型礦業公司(寶武集團、鞍鋼集團等)和大型跨國企業(法國拉法基、德國海德堡、愛爾蘭CRH等)的供應鏈。
李順山表示,從國內破碎篩分市場的格局來看,芬蘭美卓等外資品牌為第一梯隊,掌握了市場5%的份額。第二梯隊的中高端內資品牌占據了市場20%的份額,南礦集團正處于這個隊列。剩下的75%市場份額在小型的低端內資品牌手中,因此破碎篩分市場的行業集中度較低。
據悉,隨著行業發展趨勢的加快、下游中小礦山整合以及綠色礦山建設等國家政策不斷深化,低端內資品牌市場份額將逐步被中高端內資品牌擠壓,市場集中度將不斷提升。同時,相比之下,外資品牌存在價格高、響應速度慢等缺點,它們難以下沉用戶,以南礦集團為代表的內資品牌優勢顯現,中高端產品的國產化替代已成趨勢。
后市場服務成重要收入來源
南礦集團雖然在行業內已經成為產品系列最豐富的企業之一,但它并不滿足僅僅當一家傳統設備制造型企業。
李順山向記者介紹:“通常而言,一臺整機設備的使用年限為5至10年甚至更長,在這期間,配件及耗材的消耗更換較為頻繁,需求量很大。同時,設備在運行期間突發問題,客戶再聯系企業進行維修,這十分影響客戶的生產進度,體驗并不好。”
“這意味著我們要邁入產品后端服務,并不是局限于更換配件,還得包括提供解決方案、智能運維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這樣才能幫助客戶更好地降本增效。”李順山說。
因此,南礦集團率先進入了后市場服務領域,向“裝備制造+服務”模式轉變。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較為清晰的盈利模式。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南礦集團后市場業務收入分別為6499.71萬元、8893.03萬元、1.44億元和1.01億元,收入占比從16.86%穩步增至27.15%,成為公司收入持續增長的重要來源。
為了更好地抓住后市場服務這一利潤增長點,本次南礦集團的募資項目之一就是綜合科技大樓建設和智能運維平臺建設。構建自身的技術優勢,對南礦集團來說顯得尤為迫切。
“以前對客戶的設備進行運維,需要派技術人員和勞務人員到現場。一旦有了智能運維技術和應用,不僅可以實現設備的智能化與生產線互聯,還能減少現場作業人員的數量,降低運維成本,起到了精準管理的效果。”李順山說。
未來業務發展前景廣闊
破碎篩分設備的應用領域會受房屋建筑、交通運輸、水利水電、城市公共設施、鐵礦及有色金屬基礎工業、建筑垃圾回收、廢舊電池綜合利用等多個終端應用市場的綜合影響。從行業前景的角度來看,未來南礦集團的業務發展空間巨大。
李順山表示,砂石骨料行業是當前破碎篩分設備下游應用中占比最高、市場規模最大的領域。砂石骨料是房屋建筑、交通運輸等城市公共設施工程中混凝土的必要組成部分,考慮到我國的人口基數和政府投資驅動,未來數年,砂石骨料仍然會是破碎篩分設備的重要需求領域。
從業務拓展方面來看,隨著設備大型化、成套化、環保化、智能化的趨勢加快,南礦集團憑借技術優勢和良好的口碑將會在高端客戶群體中持續獲取新機會。同時,作為較早進入后市場服務領域的企業,“裝備制造+服務”的新發展模式將充分發揮協同效應,覆蓋更為龐大的存量市場。
南礦集團還將目光放到海外市場,李順山提出,未來南礦集團國內和國外的業務占比將呈現“四六開”的局面。
“企業短期發展靠政策、長期發展靠文化,南礦集團從1970年走到今天,靠的是大家不服輸、拼搏奉獻的精神,靠的是‘高端產品滿足高端需求,國產設備代替進口設備’的使命感。如今成為了主板上市公司,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企業也有了更高的目標,未來南礦集團要朝‘行業品質標桿,幸福企業典范,國際知名品牌’的愿景大步前進。”李順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