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全球礦業“寡頭”必和必拓宣布向英國礦業公司Kabanga位于坦桑尼亞的一個鎳礦項目投資1億美元,這是其于2019年“清零”非洲的礦業資產后,時隔3年,再次重返歐洲。當然,再次聚焦非洲的也不僅僅是必和必拓,近日,黃金巨頭巴里克也瞄準了非洲銅礦資產,尤其加大了中非銅帶的勘探力度。
在南非開普敦召開的礦業大會(Africa Mining Indaba)上,全球礦業大亨,全球頂級勘探公司艾芬豪礦業公司創始人,享有風險勘探之父之稱的羅伯特·弗立德蘭(Robert Friedland)表示,“這是事關未來世界命運的地方”。
因極為富有的自然資源稟賦,非洲被稱為是上帝眷顧的地方,但因長期的政局和社會動蕩,非洲相對于其他國家來說,也是比較貧窮和落后的。
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風險,曾經追隨國家“腳步”瓜分非洲大陸的西方礦業巨頭們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也不得不退出或縮減非洲的業務,如美國自由港麥克莫蘭公司將其剛果(金)的世界級的銅鈷礦Tenke礦出售給了洛陽鉬業,如今,該礦也成為洛陽鉬業的核心資產。
非洲曾于2000年被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稱作“無望的大陸”。在那些西方礦業公司的眼中,非洲也已經不再是曾經礦業投資的黃金區域了。
但進入新世紀以來,非洲大陸整體由亂趨穩,經濟連續多年快速增長,和平紅利、人口紅利等不斷釋放,非洲逐漸變為“希望的大陸”,在利益的驅動下,非洲也再次吸引了全球礦業巨頭們的關注。
(1)勘探程度很低,但資源潛力巨大。
非洲是世界上礦產資源最富饒的大陸之一。金、金剛石、鉑族金屬、鋁土礦、鈷、鈾等重要礦產資源儲量均居世界首位,還有非常豐富的鉻、錳、釩、鈦、銅、鎳、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
據統計,非洲資源總價值約占全球的23%,但其產量僅占全球的9%,非洲也成為全球礦產資源開發最具潛力的地區。尤其對于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而言,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激增,而優質的礦產資源早被全球礦業巨頭們瓜分完畢,想要擺脫受制于人的窘境,提高自身的資源安全保障能力,非洲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突破口。
(2)很多非洲國家對礦業依賴度高。
目前,54個非洲國家就有24個用較少的資源產品換取了75%以上的外匯收入,不利的因素是產業單一,經濟發展水平上不去,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弱,但同時也有積極影響,有利于政府出臺積極的礦業政策法規。
(3)礦業開發工業化程度低,選冶技術和裝備落后。
由于缺少下游選冶支撐,非洲許多大型礦山主要是生產并出口原礦或精礦粉,礦產品附加值不高,因此提升礦業開發工業化水平,提升礦業項目附加值,已成為非洲資源型國家的普遍共識,且在政策上不斷明晰強化,這為中國選冶技術裝備企業“走出去”及開展產能合作提供了機會。
(4)開發成本相對較低,吸引了全球大型礦業公司投資。
發達國家的采礦成本越來越高,必和必拓曾因為高成本而取消了約400億美元的澳大利亞項目投資。相比之下,非洲的低成本已經吸引了包括必和必拓、力拓、Anglo American和Xtrata等全球大型礦業公司的投資。目前,僅澳大利亞在30多個非洲國家就有200多家公司,運營著600多個礦業項目。近年來,中國礦業企業在非投資也不斷取得了新進展,尤其在優選國別、礦種、投資方式和項目介入階段等方面,仍有后發優勢和機會。
從2013年開始,非洲就成為中國海外礦業投資項目的最大目的地,中國在非洲投資項目主要有銅、鋁、鉆石、金、鈾礦等。目前,非洲為中國的礦產資源供應了超15%的礦產價值,是中國礦產資源主要供應地之一。西芒杜鐵礦、卡莫阿銅礦,Tenke銅鈷礦等,更是成為中國在全球礦業市場的一張張名片。
非洲,隨著寡頭的回歸,也將成為本世紀各國礦企最重要的資源戰場。但目前,非洲,仍是一個優勢和劣勢都異常鮮明的地方。劣勢也主要集中在政治沖突、法規不穩定、社區和勞工關系、資源民族主義等方面。
機遇與挑戰共存的非洲,我國應建立多元、穩定、安全、經濟的境外資源供應體系,探索和實施以資源開發、產能布局、基礎設施建設一條龍的產業鏈模式,團結協作的“聯合艦隊”出海,發揮整體協同優勢,提高抗風險能力。在非洲這個未來戰場,搶占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