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國內許多地方“一砂難求”,砂石價格暴漲,砂石礦山賺得盆滿缽溢之時,貴州的砂石市場“堅如磐石”,持續在均價20-25元/噸左右的低位運行。這兩年來,國內許多地方的砂石市場轉向低谷,砂石價格紛紛下跌,貴州的砂石市場盡管跌幅不大,但砂石價格依然遠遠低于周邊省份。為何該省的砂石市場一直在負重難行?中國礦業報社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持續低迷 礦企苦不堪言
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這句流傳千百年的諺語在貴州砂石市場面前卻完全失靈了。近10年來,不論其他地方砂石市場如何風起云涌、砂石價格一路“高歌猛進”,或是陷入低迷,貴州的砂石市場卻出奇般地堅挺,一直在平均每噸20-25元的狀態,頗有“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之勢。
據了解,長期以來,貴州省的砂石價格在全國一直處于低位,省內除貴陽、遵義的砂石價格略微稍高些,有的地方偶爾會上漲至40元/噸外,其他大多數地方的砂石價格一般在20元/噸左右。
“貴州的砂石礦山含稅開采加工成本約為20元/噸,而市場價格多在25元/噸左右,有時還會更低,如果再加上其他費用,礦山企業根本沒有利潤甚至虧本經營,所以許多砂石礦山只能勉強維持。”當地的一家砂石礦山企業憂心忡忡地說。
貴州省砂石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貴州合法砂石企業目前由十幾個部門日常監管,在規范管理、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方面較為可靠,砂石產品質量管控有序,但承擔的稅費也比較多,主要為資源稅6%、增值稅3%、水土保持費(0.3元/方)、林地占用費(12-48元/平方米)、耕地占用稅(20-26元/平方米),再加上礦山治理恢復費和綠色礦山第三方資料、評估費等,每個砂石礦山每年稅費至少100萬元以上。
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綠色礦山建設的全面推進,貴州的砂石礦山也開始加大投入建設綠色礦山,但由于砂石價格嚴重偏低,企業入不敷出,創建綠色礦山難度加大。
亂象叢生 劣幣驅逐良幣
需求產生市場,市場決定價格。貴州砂石市場之所以長期低迷不振,與當地特殊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
位于云貴高原的貴州多屬喀斯特地貌,石灰石資源豐富、隨處可見,而不像平原地區那樣缺乏砂石資源,這也就為砂石礦山“遍地開花”埋下了伏筆。
貴州省砂石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貴州全省砂石礦山數量為2053多家,設計產能達12億噸/年,而砂石實際產量8億噸/年,產能發揮率僅有67%,產值不到200億元,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狀況比較嚴重。
“貴州砂石行業存在‘多、小、散、亂’現象,嚴重擾亂了砂石行業的市場秩序。大部分市縣砂石礦山都有幾十家,有的市縣甚至有上百家砂石企業。這些砂石礦山中,大部分企業規模小,設備設施和生產工藝普遍落后,競爭能力不強,抗風險能力弱,有的拿不出更多資金投入安全設施和環保設施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安全生產和綠色礦山建設進程。”貴州省砂石行業協會黨支部書記武聲國分析說。
貴州省砂石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貴州省非法開采和來料加工在部分地區“居高不下”,約占持證企業的50%以上,全省高達1000余家。有的市縣合法砂石企業十幾家,而非法采石和來料加工點達50多家,很多是以工程建設和破損山體修復名義超范圍開采進行加工銷售。
“這些非法加工點的加工設備簡陋,安全設施和環保設施不完善,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質量管控不足,產品質量無法保證,生產出來的劣質砂石骨料產品直接流向市場。”貴州省砂石行業協會秘書長江清裕介紹,非法開采和來料加工的存在,必將帶來嚴重后果,一是國家稅費的流失;二是形成惡性無序競爭,造成市場混亂,價格低下;三是產品質量管控缺失,工程建設存在安全隱患;四是造成環境污染,破壞自然生態。
據了解,貴州省合法采石場的含稅開采加工成本約為20元/噸,來料加工場和臨時料場的開采加工成本卻在10元/噸以下,這還不包括合法采石場所建防塵鋼架棚、復墾復綠、排水排污等方面的投入。由于成本低,來料加工場和臨時料場采取低價銷售辦法,價格在20元/噸以下,最低的甚至是8元/噸,嚴重影響了市場行情,導致貴州砂石價格逆全國漲價大勢而不斷下降。大部合法砂石企業處于虧損狀態,許多合法企業不得不停產。
不得不提的是,貴州省許多地方為緩解當地砂石供大于求矛盾,曾提出了“黔石出山”戰略,但由于當地砂石產量嚴重過剩、外運成本偏高等原因,效果并不明顯。
標本兼治 良性發展終有期
貴州省的砂石行業亂象問題引起了當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2021年12月30日,貴州省自然資源廳、應急管理廳聯合印發了《貴州省非法開采砂石土等礦產資源專項檢查整治行動方案》,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打擊非法開采砂石土等礦產資源專項檢查整治行動。
該《方案》明確指出,對未取得采礦證擅自采礦、超越批準的礦區范圍采礦、其他未取得合法有效采礦權證采礦的非法采礦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對建設工程項目在批準的用地范圍外擅自設立采礦點采礦并為工程項目提供砂石土的、建設單位在建設工程項目批準占地范圍內采挖砂石土自行銷售牟利或用于其他工程建設項目的,未取得合法有效采礦許可證以邊坡治理、地質災害治理、土地整治、生態修復工程等項目為名采出或回收的礦產品(僅指砂石、土)未交縣級政府納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處置而擅自銷售牟利、所得收益未上繳財政的,未取得合法有效采礦許可證以地方黨委政府批復、領導批示、會議紀要等為名或以政府批準設立“臨時采砂場”“臨時采石場”等為名采礦的,未取得合法有效的采礦許可證在臨時用地范圍內擅自采挖砂石的,進行依法查處。
而在此之前的2020年9月1日,安順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安順市砂石行業亂象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由安順市政府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自然資源局主持工作副局長任副組長,市直有關部門領導、各縣(市、區)政府分管領導任成員,通過動員部署、排查整治、成效總結、建立機制、督查驗收、責任分解等措施,經過3個月集中整治,基本上把安順市轄區內的非法來料加工和臨時料場關閉取締。這樣既保護國家礦產資源和稅費流失,又防止安全事故發生、生態環境破壞和低品質砂石流入市場,推動了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與此同時,貴州省許多地方相繼開展了嚴厲打擊非法采砂專項行動。2021年7月22日,貴陽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晏在《爽爽貴陽,非法砂石塵土飛揚》上批示“此事是落實好總書記守好兩條底線的大事,務必高度重視,對非法開采加工砂石要從快從重嚴厲打擊。請盡快研究,提出整治方案。”
今年7月13日,銅仁市萬山區自然資源局基于轄區內一房地產項目把挖山平場變成采砂銷售這一非法事實,果斷采取措施,除了拉閘斷電,還對該項目予以1300萬元處罰。
在卡死源頭、杜絕非法采礦活動同時,貴州省開始謀劃砂石行業新的出路。貴州省砂石行業協會建議要“三管齊下”,一是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實現規模化經營;二是改進工藝,強化自律,切實提高砂石行業的整體水平;三是開拓市場,發展外運,發揮貴州礦石資源優勢。
“改變貴州砂石行業存在‘多、小、散、亂’現象是當務之急,除了整治非法開采和來料加工場外,長效機制是科學規劃。”武聲國認為,要按照生態優先、民生優先的原則,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合理布局,鼓勵兼并重組。目前,我們正在積極與相關部門銜接,初步設想是各縣市區根據具體情況,把砂石礦山控制在3-5家以內,機制砂石骨料生產規模不低于100萬噸/年,再生骨料生產規模不低于50萬噸/年,市場覆蓋范圍在50公里左右。同時,引導聯合重組,促進產業聚集,建設生產基地與加工集散中心,提高抗風險能力,落實安全生產,打造綠色礦山,保證優質砂石投放市場。
省級層面“十四五”建材產業發展規劃的發布,更是為貴州未來的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方向并注入了新的動力。2021年12月,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制定印發的《貴州省“十四五”新型建材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以遵義、畢節、黔南、黔東南、銅仁等地為重點區域,布局建設一批500萬噸至1000萬噸的超大型機制砂石生產基地。到2025年,力爭建成5至10個超大型機制砂石生產基地,砂石產量及砂石骨料產銷量10億噸。基地的建成投產將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提升供應保障能力,同時有序推進機制砂石行業現代化、集約化、標準化、生態化發展。
“但政策落地需要一個過程。截至目前,貴州每年外運砂石不足1000萬噸,外運的主要路線是從遵義到重慶。在這樣的背景下,‘十四五’期間,‘黔石出山’是必須要走的路。”武聲國表示,貴州的砂石產業要想做大做強,在抱團發展、聚力前行、走戰略化道路基礎上,必須打造產業園區,鼓勵支持行業骨干企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建設,建立上下游企業協作關系,培育建設一批高水平的新型建材產業集群和特色新型建材產業園區(集聚區)。要把一系列建筑產品以及混凝土的深加工、精品機制砂等結合生態修復,做成產業園,既能解決建材加工問題,又能減少生態破壞,還能降低環境修復的負擔,這才是貴州乃至全國砂石產業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