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的教育龍頭新東方火爆網絡,也印證了一句話“熬過去就是海闊天空“。
2021年7月,雙減政策下,教育行業重新洗牌,新東方股價從年初200元跌到最低點1元多,同年11月,新東方停止最大業務,退租接近1500個教學點,拿出200億退還了家長學費、賠償了員工N+1,并自掏腰包承擔運費,將8萬套桌椅全部捐給鄉村學校,體面退場。
這是終點,也是新的起點。新東方的基因就是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學變成幽默有趣的互動課堂,而這屆新東方老師,則把教學課堂搬到了直播間,散文詩式的帶貨,邊帶貨、邊教學,講講文學,聊聊歷史、講講英文發音,偶爾又講講心路歷程,成為直播帶貨屆的清流。有評論留言:"這樣真好,讓直播上了一個層次。"
在全球政治、經濟環境變化、疫情滋擾、經營決策以及各種因素影響下,許多企業會陷入困境,導致虧損。尤其對于礦企而言,礦業項目往往投資大、周期長、收益慢,面對的各種風險更甚。
馬云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會美好,但很多人死在了明天晚上。但很慶幸,很多陷入困境的礦企看到了”后天的美好“!
2013年12月2日,西澳大利亞盛夏晴空萬里。在小鎮卡拉沙西南100公里的普雷斯頓海角港,“MAGNETIC II”號駁船裝載著4萬噸鐵精粉,被牽引著緩緩駛出碼頭。這批鐵精粉將被轉運到等候在10公里外的迷你好望角型散貨船上,然后被運至中信泰富特鋼位于中國江蘇省江都市的球團廠。
中澳SINO鐵礦項目,作為澳大利亞最大的磁鐵礦開發項目,中國在海外最大的鐵礦項目之一,首船成品礦正式啟航,岸邊身著明黃色中信集團工作服的圍觀者人聲鼎沸。我想來,岸邊很多領導內心可能五味雜陳,原計劃投資42億美元的項目,投資額已達到110億美元,超值2倍多;原計劃2009年建成投產,實際延期了4年;原計劃建成6條生產線,實際僅僅完成了2條生產線。
但麻煩并不止于此,自投產以來,sino鐵礦一直面臨與原礦主的法律糾紛,中信泰富的敗訴也讓其面對多達300多億人民幣的賠償。
長期以來,Sino 鐵礦也一直都被作為中資企業走出去的一個典型反例時常被人提及。
但高興的是,中信泰富和sino鐵礦熬過來了。據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報道,2021年中信泰富位于皮爾巴拉的Sino Iron磁鐵礦項目利潤額翻番,達到9.48億美元,約合13.3億澳元,約合人民幣60億元。其2021年磁鐵礦產量2100萬噸,正逐步靠近2400萬噸的銘牌產能。
正值國家大力倡導提高鐵資源保障能力之際,中信泰富sino鐵礦的完全達產無疑是個強心劑。
還有一家典型”熬過來“的中國礦企,就是天齊鋰業。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景氣度提升,鋰業巨頭天齊鋰業實現了大豐收。
財報顯示,2021年,天齊鋰業實現營業收入76.63億元,凈利潤20.79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8.34億元,同比大幅扭虧。今年一季度,天齊鋰業凈利潤同比增超14倍至33.28億元,第一季度凈利潤便遠超過去年全年,造富機器,實至名歸。
天齊鋰業的"暴富"與"危機"都來源于賭,尤其2018年,天齊鋰業“蛇吞象”式的以40億美元的價格買下SQM23.77%的股權,差點成為拖垮天齊鋰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9年,舉債收購SQM讓天齊鋰業負債率從20%直線飆漲到80.9%,僅當年的債務利息費用就高達16.5億元。且收購后,SQM鋰價和股價齊跳水,2019年,天齊鋰業虧損高達59.83億元;2020年的虧損雖有所收窄,但虧損額仍然達到18.3億元;2021年,隨著鋰礦的火爆以及出售了部分格林布什礦的權益股份,天齊鋰業扭虧為盈。
目前,扭虧為盈的天齊鋰業正計劃通過新建一系列生產工廠來擴大鋰產能,借此番鋰資源的“東風”,再上新臺階。
老人與海里有這么一句話:一定有屬于你的大魚在什么地方等著。希望所有處于困境的中國礦企,能夠厚積薄發,找到屬于自己的“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