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智利宣布將加速推進鋰礦開采的國有化后,南美的另一資源大國墨西哥也緊跟著再次收緊了礦業相關政策。
日前,墨西哥參議院會議新批準了一系列法律,其中包括一項新的采礦法。采礦法將采礦業的特許權從50年縮短至30年。不過該法律立即遭到了墨西哥礦業商會和加拿大政府的譴責。
據路透社報道,在沒有反對派議員出席的情況下,總統安德烈斯·曼努埃爾·洛佩斯·奧夫拉多爾(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所在的莫雷納黨(Morena)及其盟友的代表幾乎一致通過了這些法律,幾乎沒有進行任何辯論。
墨西哥總統安德烈斯·曼努埃爾·洛佩斯·奧夫拉多爾其中采礦法不僅將采礦業現有的特許權縮短,還收緊了采水許可,并要求將部分采礦利潤返還給當地原住民社區。總統安德烈斯·曼努埃爾·洛佩斯·奧夫拉多爾推動了這一倡議,他最初提議將特許權減少到15年。
墨西哥是全球最大的白銀生產國,安德烈斯·曼努埃爾·洛佩斯·奧夫拉多爾自2018年底上任以來,沒有批準任何新的采礦特許權。他認為,前幾屆政府授予了太多開采該國資源的許可證,其中包括黃金和銅。
對于墨西哥新的礦業立法,加拿大商務部隨即表示,該立法可能會影響加拿大在墨西哥采礦業的投資,目前多家加拿大公司在墨西哥開展采礦業務。墨西哥國家礦業商會Camimex則警告稱,此類改革可能使該國損失約90億美元的投資和多達42萬個就業崗位。
而在早前的2月,安德烈斯·曼努埃爾·洛佩斯·奧夫拉多爾還簽署了一項法令,旨在加速該國鋰礦開采的國有化進程。
就在此前的4月21日,智利總統加夫列爾·博里奇(Gabriel Boric)宣布了創建一家鋰業國有公司的計劃。如果這項立法在今年晚些時候獲得通過,私營企業將不得不組建合資企業,而國有企業將持有多數股權。
目前,在玻利維亞,鋰產業幾乎完全由國家經營。而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和智利政府正在討論建立一個鋰的歐佩克組織來控制全球鋰產品價格。
綠色資源民族主義在南美風起云涌,三大原因促使
可以看到,南美洲的綠色資源民族主義是全球趨勢的一部分。
發表在《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志上的一篇最新文章指出,為了應對商品價格上漲,一些資源富集國家加強了對本國資源的控制,例如全球最大的鎳生產國印度尼西亞禁止鎳礦出口,并承諾對鋁土礦也采取同樣的措施。剛果民主共和國、吉爾吉斯斯坦和馬達加斯加的政府也在嘗試加強對支持綠色技術的資源的國家干預。
然而,南美國家運用國家控制的速度卻引人注目。咨詢公司Verisk Maplecroft編制的資源民族主義指數(Resource Nationalism Index)監測了全球各國特許權使用費的增長、對本地生產商品的要求以及資產的征用情況。在今年的最新排名中,墨西哥從2018年的第98位躍升至第3位,阿根廷從第41位升至第19位,智利從2018年的第89位上升至第70位。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左翼政府正在南美洲掌權。過去在南美大陸,來自原材料的財富要么流入國外,要么流入裙帶資本家的腰包。據《經濟學人》文章分析,這些掌權的南美新左派有三大目標,首要目標便是增加國家收入和經濟影響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份報告認為,為了實現2050年全球凈零排放,全球鋰、銅、鈷和鎳生產商的收入可能會增長四倍。2021年至2040年間,全球石油生產的累計價值可能達到13萬億美元。而這些綠色資源所創造的巨大財富與同期全球石油生產的預測價值大致相同。由于南美洲控制著許多這些重要資源,這意味著,綠色資源的轉型可能會改變整個南美大陸。
例如,除了占全球儲量一半以上的鋰礦以外,墨西哥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銀生產國,白銀可用于生產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電池板。巴西的鎳、石墨、錳和稀土金屬儲量約占世界已知儲量的五分之一,僅智利和秘魯兩國就生產了世界上近40%的銅。這些金屬都可以被用于綠色技術。
南美的鹽湖
全球鋰礦資源儲量排行智利是最有可能從這筆意外之財中受益的國家之一。到2021年,智利以銅礦為主的采礦業占其GDP的15%,占其出口的62%。根據智利智庫CENDA的數據,智利國家銅礦公司Codelco每單位產量創造的稅收是私營公司的三倍多。毫無疑問,智利總統加夫列爾·博里奇希望新成立的國家鋰業公司也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智利化工礦業集團(SQM)是智利目前僅有的兩家鋰礦開采公司之一。去年,該公司向國庫繳納了逾50億美元的收入,成為智利最大的企業稅收貢獻者。智利的鋰產量在2009年至2022年間翻了兩番。
阿根廷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對鋰的投資將達到42億美元,占GDP的0.7%。去年,該國金屬出口金額從2億美元飆升至7億美元(從2021年占所有礦產品出口的7%上升至2022年的18%)。
巴西的鎳產量在2021年至2022年間增長了近十分之一。去年,巴西礦業公司淡水河谷(Vale)簽署了一項長期協議,向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Tesla)供應鎳,盡管該協議的價值并未披露。4月10日,巴西監管機構批準初創公司Sigma Lithium在米納斯吉拉斯州從硬巖中開采鋰,該項目價值超過50億美元。
拉丁美洲的政治家們加強資源民族主義的第二個原因,是希望創造更多的就業和商業機會。到目前為止,由于勞動力技能低下、研發投入不足以及監管環境難以預測,該地區未能生產出更高價值的產品。到2020年,智利、墨西哥、哥倫比亞和阿根廷在研發上的平均支出為GDP的0.3%,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這一比例為2.7%。接受某種形式的技能培訓的產業工人比例只有15%,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這一比例為56%。
南美洲的這些政治家還認為,自然資源應該被用作當地制造業的投入,而不是作為原材料出口。在宣布鋰國有計劃的同一天,智利總統加夫列爾·博里奇稱:“這是我們向可持續的發達經濟轉型的最佳機會。我們可不能浪費它。”
西方政府正在迎合這種愿望。今年1月,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表示,德國企業將成為南美的“真正合作伙伴”,他問,“難道就不能把這些能創造數千個就業機會的材料加工產業鏈,轉移到這些材料的來源地嗎?”
最后,一種社會正義感也推動這些南美政治家的計劃。他們中的很多希望新政策不僅能增加收入,還能減少沖突。根據巴塞羅那自治大學(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Barcelona)的研究項目“環境正義地圖集”,自2000年以來,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與采掘項目有關的沖突發生在南美洲。墨西哥的新采礦法將要求公司將其收入的5%交給開采地所在的原住民社區。智利總統加夫列爾·博里奇的提議,則將要求相關公司使用耗水更少的提鋰技術,以盡量減少干旱,而干旱一直是當地人和原住民群體憤怒的根源。
資源民族主義的風險
不過,南美資源民族主義的風險不容忽視。《經濟學人》文章指出,首先,在南美洲,資源國有化有著糟糕的記錄。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Pemex公司是全球負債最多的石油公司;委內瑞拉國有石油巨頭PDVSA是這個國家崩潰的代名詞;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是該地區最大的腐敗丑聞的核心。
其次,國有企業可能無法獲得成熟的跨國公司通常擁有的尖端技術。例如,墨西哥新成立的國有鋰公司LitoMx就不太可能靠自己的力量發展壯大。迄今為止,墨西哥一直無法以商業規模生產鋰,部分原因是墨西哥的鋰資源大部分存在于黏土中而不是鹽湖中,提取難度大。提鋰需要技術、專業知識和資本,而許多分析人士認為,這正是LitoMx所缺乏的。
到目前為止,南美這股資源民族主義浪潮如何影響了當地的投資?可以看到,在一些“產權被扔進礦井”的地方,資本流動減少了。根據玻利維亞政府的統計數據,該國的鋰儲量位居世界第二,但并沒有大規模地從地下開采出任何鋰礦。2019年,在當地抗議者要求提高特許權使用費后,政府發布了一項法令,推翻了一個鋰礦開采項目,該項目涉及德國ACI Systems公司價值13億美元的投資。
然而,值得警惕的一個問題是,分得的那塊蛋糕最終是否會比預期的更小。智利提供了一個警示。在智利,鋰礦開采的特許權使用費高達40%,而鄰國阿根廷僅為3%,采礦公司還被要求將高達25%的產量以低于市場平均水平的價格出售給承諾在國內進行鋰加工的生產商。在這樣的嚴苛要求下,智利正在逐漸失去全球鋰市場的份額。據《經濟學人》預計,到2026年,智利的鋰產量將僅僅增長五分之三,相比之下,全球另一鋰資源大國澳大利亞預計產量將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