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地勘單位在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肩負著重要使命,我們將以實干擔當,推動甘肅地勘事業高質量發展。
緊扣主責主業 力促找礦突破
做好項目實施。在全力做好中央、省級項目立項的同時,積極對接大中型礦山企業加大投入,著力攻克已知礦床深邊部找礦難題,開辟找礦“第二空間”;推進海外項目實施,推動蒙古國、南非、中亞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潛力研究。
抓好質量管理。壓實各方責任,用好項目調度、跟蹤、檢查機制,強化質量管控,不斷提升項目管理水平,為地質找礦增儲上產打牢堅實基礎。
強化綜合研究。集中技術優勢,做好傳統優勢成礦區帶綜合研究,在總結成礦規律、建立成礦模型的基礎上,創新找礦預測方法,探索人工智能等高效找礦勘查技術,提高找礦成功率,爭取在金、銅、鎢、銻、螢石等礦種勘查上實現重要進展,在鎳、鈷及伴生鉑族金屬、稀有金屬等礦種調查上取得新發現。
秉持綠色理念 助力生態建設
緊盯生態修復。認真貫徹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全面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甘肅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貢獻力量。扎實推進白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山水工程”項目,主動承擔全省金屬非金屬礦山及尾礦庫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工作。
緊盯地災防治。持續提升地質災害隱患排查、調查評價、工程治理、應急處置能力,做好地災應急技術指導,認真開展汛期駐守、避險搬遷技術支持工作,積極參與區域城市地質安全風險調查評價與區劃試點工作。
緊盯領域拓展。廣泛開展水文地質、水資源、地熱礦泉水、旅游資源等領域基礎調查;深入推進物探技術方法應用,加快城市地質拓展步伐;搶抓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項目,拓展農業地質服務領域;提升基礎測繪能力,拓展地理信息服務廣度深度,主動進軍實景三維中國、智慧城市與地下空間開發等領域。
激活創新動力 增強發展活力
夯實平臺基礎。依托“一室一中心”(自然資源部黃河上游戰略性礦產資源重點實驗室、高寒干旱區礦山地質環境修復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平臺,圍繞重大科研選題及制約地勘行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難題,系統提升科研綜合實力,全方位、深層次推進創新要素匯聚融合,精準提煉科研主攻方向。
構建創新機制。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對科研項目、成果給予充足資金支持與獎勵,營造“崇尚創新、敢為人先、勇于競爭、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為專業技術人才施展才智提供保障。
加強交流合作。立足甘肅發展所需,進一步加大與企業、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積極推動已簽訂的合作協議落到實處,建實產學研用合作平臺,有效發揮各自優勢,有組織地開展科研項目聯合申報和技術研發攻關,共建科研平臺、共享人才資源。
強化礦業開發 反哺主責主業
突出成果轉化。協助做好省基金項目成果出讓轉讓,做實勘查成果出讓及收益分配工作,積極跟進后續勘查工作。
突出礦權管理。梳理局屬各單位探礦權采礦權,做好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權證分離”前的摸底調查,促進礦業權權益取得收益。
突出礦聯指導。加強對省礦業聯合會的業務管理與指導,為全省礦山企業提供優質服務,有效發揮技術支撐作用,做好項目承攬和實施工作,謀求更大突破。(中國礦業報 甘肅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黨委書記、局長 陳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