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政策資訊
煤礦防治水“三區”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
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近日研究起草了《煤礦防治水“三區”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征求意見稿強調,煤礦應當按規定開展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工作,根據普查結果,開展防治水“三區”管理,劃分可采區、緩采區、禁采區,同時應當編制防治水“三區”管理方案,由煤礦企業總工程師組織審批。緩采區經勘查治理后達到可采區標準的,由煤礦組織編制“三區”轉換報告,經煤礦企業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轉為可采區。禁采區經勘查治理后達到相應標準的,由煤礦組織編制“三區”轉換報告,經煤礦企業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轉為可采區或緩采區。煤礦應以采掘工程平面圖為底圖,分煤層繪制水害“三區”管理圖。嚴禁在禁采區內進行采掘作業,嚴禁在緩采區內進行回采作業及與水害探查和治理無關的掘進作業。
征求意見稿分別對地表水威脅區域、頂板水威脅區域、底板水威脅區域、老空水威脅區域、構造水威脅區域的可采區、緩采區、禁采區明確了劃定標準。其中,頂板水威脅區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劃定為緩采區:一是煤層開采導水裂隙帶范圍內存在富水性強或極強含水層且未采取措施治理的;二是煤層開采導水裂隙帶范圍內存在離層水且未采取措施治理的;三是煤層開采導水裂隙帶范圍內存在松散含水層且未采取措施治理的。老空水威脅區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劃定為禁采區:一是老空區位置、分布范圍、積水情況不清楚,且經現有技術手段對其水害進行探查治理后仍不能保證安全開采的;二是老空區位置、分布范圍、積水情況不清楚,且存在與大氣降水、地表水體、富水性強或極強含水層有水力聯系的;三是老空水淹區域下的急傾斜煤層;四是防治老空水的防隔水煤(巖)柱,防水閘墻、防水閘門等設施的保護煤柱。
國內礦業資訊
福布斯發布2022全球企業2000強名單:多家中國礦企榜上有名
福布斯中國網站近日發布2022全球企業2000強名單。記者梳理發現,多家中國礦業企業上榜,排名較去年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煤炭企業方面,中國神華從172位升至136位,陜西煤業從616位升至496位,中煤能源從752位升至510位,兗礦能源從865位升至541位,伊泰煤炭從3440位升至1593位。此外,淮北礦業排名1865位。
油氣企業方面,中國石油從63位升至21位,中國石化從48位升至45位,中海油從187位升至133位。
有色企業方面,紫金礦業從398位升至324位,江西銅業從1136位升至911位,銅陵有色從1979位升至1813位,云南銅業從2004位升至1827位,洛陽鉬業從1046位升至918位,贛鋒鋰業從2278位升至1652位,鹽湖股份從3456位升至1721位。此外,中國鋁業排名853位。
鋼鐵企業方面,首鋼股份從1588位升至1079位,鞍鋼股份從1819位升至1182位,包鋼股份從1533位升至1216位,太鋼不銹從2322位升至1385位,馬鋼股份從2014位升至1405位,新鋼股份從1875位升至1632位,南鋼股份從1992位升至1895位,山東鋼鐵從2013位升至1919位。此外,寶鋼股份排名290位,中國中冶排名617位,河鋼股份排名1299位。
據了解,此次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使用了截至2022年4月22日的過去12個月的財務數據來計算公司在銷售、利潤、資產和市價等4個方面的指標,并通過這些指標來進行排名。
鋰電銅箔龍頭又出手!豪擲25億加速擴張產能
諾德股份發布公告稱,擬投資25億元在江西貴溪投資建設10萬噸超薄鋰電銅箔生產基地。在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刺激下,國內鋰電銅箔行業正掀起一波擴產高潮,主流廠商加速擴產,投資動輒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元。
行業領先!重慶鋼鐵掘金余熱回收利用噸礦發電量突破21.08kWh
為實現廢氣超低排和掘金余熱回收利用,重慶鋼鐵著力推進綠化發展指數提升,提出余熱是沒有回收的“新能源”的價值理念,提高燒結余熱綜合利用水平,3月平均噸礦發電量18.12kWh,創下21.08kWh/噸礦的高水平,處于行業領先。
新疆前四月外送新能源逾百億千瓦時
新疆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疆電外送電量達到382.81億千瓦時,其中外送新能源104.54億千瓦時,占總外送電量的27.3%,較去年同期增長1.95%。
國際礦業資訊
加拿大提出關鍵礦產研發和示范計劃
加拿大宣布,已提議設立關鍵礦產研究、開發和示范計劃。該計劃的其中一項是為試點廠和項目提供1095萬加元資金,支持構建關鍵礦產價值鏈。2021年,加拿大宣布投資4770萬加元用于推進關鍵電池礦產加工和精煉技術研發,CMRDD資金是其中的一部分。
鈷列40種關鍵礦產風險榜首
市場情報企業PB公司(Project Blue)最新研究認為,在全球能源轉型所需的關鍵材料中鈷供應鏈風險居首位。根據該公司的關鍵材料風險指數2022(Critical Materials Risk Index 2022),鈷供應風險最高,主要原因之一是鈷作為副產品,大多數礦山和冶煉廠集中分布在少數國家,少數生產商控制了大部分產量。鈷風險指數居高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中部非洲國家社會問題復雜,引發電池制造商對ESG的擔憂,鈷在鋰離子電池、航天和其他關鍵應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