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獲悉,近年來,廣西多部門聯動,相繼開展了“洗洞”盜采金礦專項整治、廢棄礦井專項整治等行動,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全區已累計排查廢棄礦井(硐)1646個、封堵1634個,公安機關抓捕非法“采、運、煉、銷”金礦團伙成員35人。
廢棄礦井(硐)是指因資源枯竭、開采條件惡化、安全隱患突出、政策調整等原因,停止生產并被遺棄的礦井(硐)及相關附屬設施。所謂“洗洞”,就是利用劇毒化學品氰化鈉非法提金的行為,將原來開采過的含金洞礦,利用遺留的廢棄礦山,重新提煉以獲得黃金。
據悉,近年來,因非法“洗洞”、擅自進入停用或廢棄礦井(硐),由此造成的礦山安全及社會安全隱患時有發生,甚至引發人員傷亡事故。為打擊“洗洞”盜采金礦行為,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公安廳、應急管理廳和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廣西局聯合行動,分階段開展專項整治;自治區派出專家組赴各地抽查,指導廢棄礦井(硐)做好巡查和封堵工作;對查出的廢棄礦井(硐)盜采,采取“三不留一毀閉”(不留置人員、設備、建構筑物,毀閉礦窿)等措施,堅決予以取締。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提醒,廢棄礦井(硐)危險重重。存在坍塌與墜落、有毒有害氣體中毒、溺水與低溫凍傷、缺氧窒息、迷失與救援困難等情形,人員千萬不要擅自進入停用、廢棄礦井(硐)。如發現未封堵或封堵不規范的廢棄礦井(硐),請向當地政府或自然資源部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