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聯合重組以來,山東能源集團做好產業區域整合大文章,為打破原礦業集團各自為戰、布局重疊、管理分散的格局,山東能源集團整合成立魯西礦業、西北礦業、新疆能化、新礦內蒙能源四個區域公司,形成了“一個區域一個管理主體、一個投資主體”的能源發展新格局。
近日,記者來到魯西礦業,深入了解魯西礦業區域整合及重點工作情況。
魯西礦業辦公樓外景
大力推進融合發展,區域整合成效顯著
山東能源集團魯西礦業有限公司是山東能源集團立足優化管控模式和高質量發展目標,于2021年11月聯合重組新礦集團、淄礦集團、肥礦集團、臨礦集團、龍礦集團有關單位,組建成立的大型能源企業。魯西礦業作為能源集團在菏澤、濟寧區域產業發展的投資主體和管理主體,所屬單位27家,其中生產煤礦16對、核定年生產能力2872萬噸,冶金礦山1對,其他生產技術服務類、制造類等單位10家,從業人員3萬余人,2021年末資產總額616.19億元。
2021年11月21日,山東能源集團部署產業區域整合會議召開后,魯西礦業領導班子按照山東能源集團部署,堅持忠誠擔當的價值理念,以重大的責任感和光榮的使命感,迅速形成思路,迅速實施行動,全力以赴推動整合工作穩妥有序展開。
圍繞“一個區域一個管理主體、一個投資主體”的能源發展新格局,魯西礦業制定了極具特色的區域整合理念,架起區域內各企業間溝通的橋梁。
“以‘一個中心’推進區域融合發展是我們區域整合的中心思想。”魯西礦業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圣國介紹說,魯西礦業作為由5家礦業集團單位、6家礦業集團人員組建的新集體,公司黨委堅定以能源集團發展思想、發展目標“一個中心”凝聚共識、統一思想、統領全局。
魯西礦業自掛牌成立以來,全員深入領會能源集團推進實現“產業結構、區域結構、產品結構、資產結構”四個優化,實現“整體管控格局和管控模式深度優化”的改革主旨,堅決與能源集團思想一致、目標一致、步調一致,緊緊圍繞 “爭當區域發展領頭羊、集團效益增長極、地企融合示范者”的發展定位,全面落實能源集團年度工作會議和區域整合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精神,聚焦高質量發展主軸,時刻保持“趕考”狀態,全力推進區域融合、產業耦合、文化融合,推動主業精強發展實現良好開局。1-4月份,營業收入實現83.36億元,同比增幅32.97%,超能源集團考核指標15.69億元;利潤同比大幅增長;在同比減產情況下,煤炭單位完全成本同比降低8.6%。
樹牢安全意識,“辦礦先治災”理念深入人心
安全生產永遠是煤礦企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地質條件復雜,災害集中、威脅大,生產環節多、戰線長是魯西區域礦井的基本面,魯西礦業堅定貫徹能源集團“穩定受控”的安全環保攻堅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能源集團走好高質量發展“變革轉型”趕考路的指導思想,以“真正樹牢安全第一意識,真正提升辦礦辦企理念”為工作主線,全力推動提升發展質效,事爭一流、唯旗是奪,打造能源集團新的利潤增長極。
“辦礦先治災”的理念在魯西礦業深入人心。
堅持把“辦礦先治災、不安全不生產”作為魯西礦井的生存底線,著力提升災害治理專業化能力,緊緊牽住重大災害治理“牛鼻子”。圍繞沖擊地壓防治,把“布局合理、治理到位”“采掘分區、采掘輪作”作為降低沖擊風險根本措施。實施準備巷道“巖巷布置”、掘進體系“液壓化”、超前支護“加長加強”三項技術革新,沖擊地壓礦井新掘進開拓、準備巷道全部布置在巖層中;10個掘進工作面實現單元支架緊跟迎頭;回采工作面超前段動壓影響區域全部采用單元支架支護。圍繞防治水,堅定樹立“消除水害威脅”意識,突出排查水害致災因素48項,梳理年度管控重點補勘工程11項、投入資金4966.2萬元,所有掘進工作面做到“逢掘必探”,系統施策,持續投入,根治水害。圍繞“一通三防”,加強采空區自然發火“三帶”觀測分析,突出強化末采、回撤準備、撤面三個關鍵時期防滅火措施;深入推進“綜合防塵標準化體系”建設,著力消除一次塵源,嚴格治理二次塵源,消除煤塵積聚風險和職業健康威脅。
郭屯煤礦航拍
位于巨野煤田中北部的郭屯煤礦,井田面積69.33km2,設計生產能力240萬噸/年,設計服務年限52.4年,主采煤層3煤層,煤種1/3焦、氣煤。一直以來,郭屯煤礦始終牢固樹立“兩個至上”的理念,按照“一切服從于安全、一切為安全讓步”的原則,圍繞本質安全礦井建設目標,縱深推進安全攻堅行動,突出五項重點工作,牢牢把握安全生產主動權,不斷提升礦井發展質效。
地質條件復雜,災害集中、威脅大,生產環節多、戰線長是魯西區域礦井的基本面,魯西礦業堅定貫徹能源集團“穩定受控”的安全環保攻堅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能源集團走好高質量發展“變革轉型”趕考路的指導思想,以“真正樹牢安全第一意識,真正提升辦礦辦企理念”為工作主線,全力推動提升發展質效,事爭一流、唯旗是奪,打造能源集團新的利潤增長極。
區隊班組作為安全管理的最前沿、制度措施落實的第一線,直接決定礦井安全生產形勢。郭屯煤礦黨委書記、礦長諸葛祥華介紹,郭屯煤礦從培育本質安全人和創建本質安全環境入手,由被動式抓整改轉變為主動式抓安全,探索形成了優化制度機制、班組長管理、現場管控、素能提升、互聯考核,做實基層班組制度化管理、科學化配置、規范化作業、常態化培訓、激勵化考評的“五位一體”管理工作法,礦井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堅定智能化發展方向,井下人少了、設備多了
魯西礦業自成立以來堅持智能化方向,年度規劃智能化項目67項,計劃投資5.8億元,新巨龍公司、郭屯煤礦、唐口煤業、李樓煤業確保具備國家級智能化示范礦井驗收條件。推進智能化常態化運行,目前在運行智能化工作面平均支架跟機率、記憶截割率保持在90%以上,基本實現三角煤自動截割。
新巨龍公司6305智能化工作面
在新巨龍公司,智能化礦井帶給記者最直觀的體驗就是井下智能化設備多了、煤礦工人少了。在位于地下850米的采煤工作面,幾乎不見煤礦工人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自動采煤設備。
“我們始終堅持智能化發展方向不動搖。”新巨龍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鄭興博說。圍繞智能化建設總體要求,在魯西礦業的幫助指導下,新巨龍公司以6305智能采煤工作面建設為契機,按照“重型化、智能化、引領性、可靠性”的選型目標,對液壓支架、采煤機、刮板運輸機、順槽皮帶等設備進行全面升級,建立采區集中配電點及泵站,實現3500m以上超長遠距離供電供液;工作面開關、照明綜保等全部集中至地面集控中心操作,支架自動跟機、采煤機記憶截割、三角煤自動截割等功能常態化應用,“雙率”保持在90%以上。將兩順槽、兩端頭無人化作為重點課題攻關研究,應用風動遠程退錨、端頭浮煤機械化清理、采煤機拖纜限位聲光報警、端頭高強聚酯纖維柔性網、智能門禁、AI智能攝像儀等新裝備、新工藝、新技術,實現了兩順槽、兩端頭無人施工,提高了安全保障。同時在此基礎上,按照7人生產,5人備產的“7+5”配置組織實施夜班集中生產,采煤機5-6m/min高速常態運行,單班完成全天3刀生產任務,減少生產班次的同時富余人員協助災害治理、安撤、后路加強支護等零星工程,真正實現了無人則安、少人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