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資源對一國基礎工業發展起到了后勤保障的作用,我國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鎢礦戰略資源,作為優勢礦產資源,在世界鎢礦資源總量中占比極大,其他國家羨慕不已。
現如今,中國境內有23個省、市、自治區查明藏有鎢礦資源,主要分布在江西、河南、廣西、廣東、湖南、湖北、黑龍江、云南等地。
“世界級超大鎢礦”:贛北大湖塘礦集區
2012年2月,贛西北地區發現特大鎢礦,定位江西武寧縣、靖安縣、修水縣三縣交界處,省地礦局報告,武寧大湖塘鎢礦區探明儲量高達106萬噸,彼時是屬于世界特大型礦床規模。
大湖塘鎢礦的發現再一次奠定了江西“世界鎢都”的盟主地位。鎢這一稀有金屬在我國被列為黑色金屬,主要用于冶金、照明和制造醫療器械,近年來,隨著新興科技的發展,鎢金屬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應用于高強刀具、深井鉆頭、手機振子等制造業。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鎢金屬在軍事武器領域也頗為重要,正是因為鎢金屬在防彈車、大炮部件、穿甲彈、裝甲坦克等武器制造方面,暫時處于無可替代的地位,
中國不斷更新的鎢礦儲量才受到歐美等國的時時重點關注。
同時,太湖塘以斑巖型礦化為主體,被探明為全球最大的斑巖鎢礦之一,隨即又被證實為“江南古陸鎢礦帶中最具代表性的斑巖鎢礦之一”:
該礦區位于江南古陸斑巖-矽卡巖型鎢礦帶西部地區,除卻驚人的WO3金屬和銅金屬量,太湖塘礦集區還伴生豐富的金、銀、錫、鋅、鉭等金屬,經濟價值預計超過1500億元。
然而,這片鎢礦的探明過程卻堪道一聲曲折。早在1958年,江西地質隊就在武寧縣發現了這處鎢礦,但在50年代至60年代,囿于科考條件的局限,太湖塘鎢礦的探明儲量僅為3000噸,這在早早就以“世界鎢都”成名的江西——“小礦,小礦,莫嚇,莫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