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革命讓礦業對人類意義更加重大,各個國家對關鍵礦產的需求激增,運營環境變得更加具有挑戰性,新的參與者正在涌現。全球礦企前四十強能否迅速做出反應,在低碳革命的背景下實現自我轉變和繁榮?
向低碳目標邁進將需要礦業做更多的開采,而不是更少的開采。未來太陽能和風能、電動汽車(EV)和電網規模電池等低排放能源系統的快速擴展將是高度材料密集型的。太陽能發電廠的生產需要的礦產資源是同等規模煤電廠的三倍,而風電場的建設需要的礦產資源是同等規模燃氣發電廠的13倍。但為能源轉型提供資源不僅僅是以同樣的方式開采更多相同材料的問題。相反,世界將需要更多的關鍵礦產和原材料來推動未來的全球經濟,這些資源將需要可持續開采。
(能源轉型的背景下交通運輸和能源行業所需的戰略性礦產資源)
低碳能源循環的所有階段都需要關鍵礦物。其中包括用于發電的硅、稀土元素和鈾;配電網用銅、鋁和鋼;以及鎳、鋰和鈷等用于儲能的“電池礦物”。世界各地的許多政府都制定了關鍵礦產清單以保障他們認為實現低碳目標并關乎國防、高精尖科技等其他重要行業所需的戰略性礦產資源。
承諾并應用于高科技、國防和其他重要行業。但是直接應用于能源轉型的關鍵礦物子集將經歷最大的增長,并主導未來的采礦業。
礦業公司在能源轉型中肩負重任
未來三十年,各國對關鍵礦產的需求預計將大幅增長。國際能源署估計,到2050年,清潔能源技術對關鍵礦物的年需求將超過4000億美元,相當于當前煤炭市場的年收入。這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礦商們已經在努力滿足對關鍵礦產的需求。例如,銅、鋰和鈷已經面臨供應限制,短期內可能出現供應失衡。該行業無法滿足需求可能會對能源轉型技術的成本以及最終全球吸收和安裝速度產生重大影響。原材料是電動汽車電池的最大成本組成部分。輸入電池金屬的供應和價格將對電動汽車是否能達到與傳統內燃機汽車同等的成本并取代其產生最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