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運營過程中,加強市場核心競爭力,控制成本,實現社會經濟效益的提升。根據所屬行業和企業實際情況,科學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對指標展開分類應對,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加強財務風險預警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他們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判斷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并通過風險預警分析得出的客觀、可靠性的結論,調整和改善經營管理思路,預防各類風險的發生,為不斷加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創造良好的基礎。
一、礦業公司財務風險預警體系設計
1、財務風險預警體系設計原則
(1)全面性原則
企業財務風險指標設計應迎合企業戰略發展目標,避免注重短期利益,帶來一定財務風險。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應覆蓋企業所有經營環節,包括各類財務指標及企業內外部各類非財務指標,提高預警體系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2)成本效益原則
企業發展過程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的過程,任何環節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管控,很可能會導致企業成本浪費,如果企業成本增加額大于收益額增加額,必將會導致企業虧損,與生產經營的本質相背離,因此,企業必須在風險預警中保證成本效益,為經營服務。
(3)可操作性原則
企業財務數據可以真實的反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財務管理人員在財務風險預警設計時,應注重選擇相應的數學模型,避免計算流程復雜,給企業增加成本。
(4)可比性原則
企業經營中要保持會計政策不變,在財務風險預警體系構建過程中,應根據行業發展變化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和分析,準確分析當前財務狀況及發展形勢,為企業制定科學合理的戰略發展目標。
(5)重要性原則
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中應對企業經營成果、現金流向、財務活動情況進行分析,做到真實、準確、全面反映,將影響企業決策的相關信息提供給企業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