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河|紫金礦業董事長
近日,在2022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天津峰會的【開幕式】上,紫金礦業董事長陳景河作開幕主旨演講。
陳景河認為,未來40年,每年與中國清潔能源有關的投資將會超萬億元。面對巨大的市場,作為全球礦業市場后來者的中國礦業企業,必須具備比較競爭的能力與優勢,才能立足全球礦業市場。
以下為演講全文(有刪節):
當今世界處于大變革時期,各項新技術突飛猛進,催生出許多新的產業和市場,礦產品需求也發生了重要調整,但世界是物質的,礦產仍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全球82%的一次能源、80%的工業原料、70%的生產資料仍然依靠礦產資源,哪怕是目前最火爆的新能源,也離不開鋰和銅。
近期俄烏戰爭導致全球能源,鐵、銅、鋰等價格暴漲及供應困難,讓人們重新認識到全球經濟安全及礦產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戰略性礦產的供應安全,已成為全球大國的重大關切。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大國,消費了全球約50%的重要礦產資源,但對外依存度超過50%,部分戰略性礦產超過70%。盡管近年來這種情況有所改善,但中國企業在全球控制的礦產資源量、產量還很有限,缺乏世界一流的大型礦企和相關話語權。
地緣政治將嚴重影響全球化進程,礦產供應也將成為構建國內大循環最大的瓶頸之一。提升戰略性礦產資源供應安全已經成為國家戰略。2021年11月《國家安全戰略(2021—2025)》首次把礦產安全和能源、糧食安全并列納入國家安全,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品供應保障。
但多年來,“礦業開發”被視為破壞環境的代名詞,一直被全力打壓,近20年來,全國地質勘察投入持續下降,不斷擴大已經非常短缺的戰略性礦產缺口,近年出現的鐵礦和煤炭價格暴漲教訓,極其深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各行各業需要一大批像華為、字節跳動、寧德時代這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涌現。
全球競爭力企業的最重要特點就是業務全球化,有一流的國際化人才,有比較顯著的比較競爭優勢和持續創新能力,遵守基本的國際規則,具備得到廣泛認同的、接地氣的企業文化,這樣的全球化企業,即使在特殊困難情況之下,仍能頑強成長。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礦產品市場,但全球大多數最優質的礦產資源,卻被西方大型跨國公司控制。中國礦業企業作為全球礦業市場的后來者,必須具備比較競爭的優勢和能力,才能在全球礦業市場立足,才有可能超越自我。
紫金礦業是一家縣屬國有相對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在香港H股和上海A股上市,前身的國有資本為福建省上杭縣政府給的1萬元的開辦費,現已發展成為銷售收入市值超過2000億元的大型跨國礦業公司,今年上半年,紫金礦業的規模達到了126億元,2022年位居《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的325位,位居上榜黃金企業第1位、金屬礦業企業第7位。公司目前主要礦產品為銅、金、鋅和銀,在國內排行第一。未來兩年,“鋰“也將成為公司重要的礦產品。
1982年,我從大學地質專業畢業后,在地勘單位負責上杭紫金山的工作,用了10年時間,發現并探明了紫金山超大型銅金礦床,該項目還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3年,我創辦了紫金礦業,在幾乎沒有資本金、人才和技術背景下,開啟了紫金山低品位金銅礦開發的發展歷程。太多的艱辛和故事,太多的創新成功案例,使得紫金山金銅礦成為全國最賺錢的金屬礦山之一,累計實現了地稅400億元。公司完成了資本積累、人才的培養和技術能力的養成,最重要的是形成了紫金礦業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成為紫金礦業面向全國和全球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公司在2000年完成了具有重大意義的股份制改造,2003年在香港H股上市,2008年回歸A股,半年收益超600倍,上杭縣也從過去的國家級貧困縣發展到現在的福建“經濟十強縣”。股份制改造后,公司面向全國和全球發展,目前在國內15個省和海外13個國家有重要投資,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公司海外主要的礦產資源量、產品產量和利潤全面超越國內市場,我們收購5個虧損礦山后,一年內全部扭虧為盈,一批世界級的銅金礦產建成投產。
紫金礦業作為一個小小的縣屬企業,為什么能在三四年內迅速崛起,成為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跨國礦業公司?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我們趕上了好時代。中國改革開放及全面工業化,礦產品需求爆發性增長,而中國自給又嚴重不足,這是一個最重要的時代和市場背景。 第二,公司有極好的機制體制,既是國有相對控股的機制,又實現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完全按照市場規則運營和管理。 第三,有一批有理想抱負、特別能吃苦,特別有責任心和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 第四,公司具備獨特的創新理念,這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第五,遵守國際規則,遵循和執行ESG體系。 第六,開發礦業,造福社會,共同發展的價值觀已成為公司的軟能力。
其實礦業是最適合中國企業和中國人的行業。為什么這么說?
首先,中國人的“吃苦耐勞”在全球無可匹敵,而礦業是艱苦的行業。
其次,礦業是個技術活,地質找礦難度很大,全世界沒有兩個礦產是一樣的,它們都要獨立研究、獨立設計和實施,都要面對不同的自然環境、社區和國家,這一點與制造業的差異非常大。紫金礦業在經濟目標和系統工程指導下,以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形成快速、高效,少投入、低成本的比較競爭優勢。
第三,礦業本質是巖土工程,中國工程能力舉世矚目,中國礦業開發水平在許多方面已超越海外同行。
第四,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礦產品需求市場,而國內市場供不應求,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做不好這個行業,只能說明我們能力不行。
最后,我要為礦業開發與環境保護正名。現在礦產基本可以實現廢水零排放,可以實現高標準的生態修復,完全能夠實現礦業開發與環境的和諧統一。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氣候變暖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將化石能源調整為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一場偉大的能源革命。2021年黨中央國務院發布了《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工作意見》,《意見》指出,到了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將達到80%,它將催生巨大的市場。中國短時間內催生了寧德時代、比亞迪兩家超萬億的市值公司,還有一大批數千億市值的新能源相關公司。
“鋰”因其特殊性被稱為“白色石油”,最近一年因為供應短缺價格暴漲了10倍。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工業化時期,全球最大的公司都是能源公司,如石油、天然氣、煤炭和電力公司。隨著能源革命的到來,未來路上跑的都是電動汽車、氫能汽車,而不是柴油汽油汽車。在電力方面,也會采用光伏、風電、水電、核電及儲能。如果我們對此還無動于衷,未來將會犯極大錯誤。未來40年,每年中國清潔能源有關的投資將會超萬億元,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
面對能源革命帶來的巨大市場,紫金礦業董事會決定從新能源礦產作為抓手,強勢介入新能源礦產,并適度向材料方向延伸。“銅”是非常重要的與新能源相關的重要基礎金屬,現在紫金礦業已經成為全球銅礦山產量增長最快的大型礦業公司,本世紀新發現的前5大銅礦中,紫金礦業占了3座,而且我們這3座銅礦均已進行了第一階段投產,其他礦產還在研究中。
今年紫金礦業的銅產量可以達到86萬噸,將位居全球第6。我們全力投資鋰等新能源,不到一年時間拿到了“兩湖一礦”,現在控制的碳酸鋰當量已經超過1000萬噸,控制鋰資源總量排名全球前10,國內第3,我們爭取到2025年要成為全球重要的鋰供應商,在鎳、鈷、鉑族等金屬也在布局中。
2020年公司發布了五年規劃和2030年發展目標:2030年的主要經濟指標是要進入全球前3-5位,實現“綠色高技術超一流國際礦業集團”目標。面對這一目標,我們正在全面推進簡潔、規范、高效的運行機制,推進以國際化為標準的深化改革,全面構建全球礦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中國礦業企業形成與市場規模相匹配的地位,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