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工業原材料的生產端,礦業企業的生產運營對工業品的價格會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目前我國部分礦產資源自給不足,銅、鋅等重要有色金屬對外依存度均超過50%,己經嚴重影響資源安全形勢。
伴隨著我國經濟建設逐步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落后產能漸漸淘汰,工業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導致的技術升級壓力和國內人力成本的攀升,國內礦脈經過長期開采后的品位下降疊加雙碳戰略的推出,以及外部環境沖擊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價格劇烈波動和需要大量礦產儲備的國內市場需求等諸多因素的共同影響,形成了我國一些礦業企業轉型升級和拓展海外市場的原動力。
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經濟環境,國內礦業企業積極擁抱新形勢發展浪潮,并施行國際化戰略己勢在必行。同時,我國礦業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起步較晚,在早期少數礦企出海拓展海外資源的過程中,同質化惡性競爭嚴重,技術落后,環保意識差,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持續困擾著我國礦企在海外的成長。
在國內資源依存度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礦業企業只有積極投身一帶一路,逐步擴大并深化國際產能合作,積極融入國際市場,在全球范圍內提升供應鏈和產業鏈布局能力,融入新產業原材料供給端,例如鏗鉆鎳等新能源金屬的開采選冶環節中,才能提升自身競爭力,為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市場環境夯實基礎。
企業戰略是一個企業在成長中根據資源享賦,要素配置,環境限制等約束條件來整合、開發、利用資源進而最大化自身利益的一系列全局性決策,而國際化戰略是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戰略組成部分,是隨著企業實力的逐漸壯大和國內市場逐漸飽和,企業選擇開發本國以外的市場作為產品生產地或原料的來源地而施行的戰略,承擔著為企業跨國經營投資過程錨定發展主線,劃定經營范圍的重要作用。
由于新冠疫情深刻改變了國際經濟競爭環境,助長了逆全球化勢力抬頭,加深了一些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和對外投資以及接受外國投資的厭惡情緒,給工業原材料市場帶來深度負面影響,在此大背景下,中國礦業企業為爭奪海外優質礦源更要加大走出去步伐,積極實施逆周期收購,在對華態度友好且礦產資源價格被低估的國家和地區多投入資本,收購優質礦源和當地礦業公司,擴充自身實力。
W礦業集團作為國內有色金屬礦產開發的龍頭企業,多年來一直從事礦山建設、勘探、開采、洗選和冶煉加工等業務。在世界多地擁有多種礦產開采權,深耕國際市場十余年,但國際化發展進程中戰略選擇有明顯的局限性,市場開拓方向多點開花,未能聚焦熱點領域發展,同時缺乏戰略定力,對有增值潛力的資源地區持續性投入不足,這些問題造成了該集團向外擴張之路不順,通過對國際化戰略的深入研究,將有助于該集團在出海擴張的過程中甩掉包袱,將主要力量集中在重點地域和方向上進行精準突破,實現發展效益的大幅提升。
凡勒認為企業國際化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僅只發生在自己的國家,也會隨著市場環境變化、技術迭代、產品升級和資本積累等作用而進入其他國家市場,或將其他國家企業引入本國市場的商業行為。這其中既包含利用外部要素提升國內經營發展的“引進來”舉措,也包括以自身為主體向外擴張,進行境外投資,收購外國公司或在國外建立分支等“走出去”舉措。本章將對企業國際化理論和戰略相關文獻進行梳理,整理出主要觀點。
根據海內外相關學者的研究,根據發達國家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經濟體企業差異,結合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實際,總結企業國際化理論主要有兩部分:主要適用于發達國家企業的企業國際化經典理論和適用于發展中國家企業的發展中國家國際化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