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中國國際礦業大會海外投資經驗分享論壇上,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礦資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薄少川作了題為《新形勢下海外投資的風險考量》演講,闡述了礦業開發風險無處不在、重要的是企業如何應對的觀點,并提出國外初級礦業公司是投資的理想標的,以及要融入當地產業鏈和工業鏈。
薄少川認為,礦業具有天然國際化的屬性,不同國家和地區在礦產資源的分布和稟賦上是有差異的。比如說澳大利亞、巴西和幾內亞的鐵礦資源具有優勢,南美的智利、秘魯、厄瓜多爾在銅礦資源上有著巨大的優勢。而礦業本身是一個資源消耗型的行業,會在生產過程中不斷消耗資源。因此,礦業公司的成長涉及資源積蓄問題。這就使得并購成為行業常態。中國在一些礦種上有著很高的對外依存度,比如銅、鐵等資源對外依存度達到80%以上。這在客觀上要求中國的礦業企業必須走國際化道路。
中國礦業企業的國際化道路如何走,薄少川表示,并購國外的初級礦業公司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初級礦業公司是指一些項目在勘探和可行性研究階段的公司。由于在勘探和可行性研究階段,這些公司基本是在“燒錢”,沒有現金流或者說現金流為負,需要依靠持續的股權融資維持公司運轉。盡管初級礦業公司不盈利,但他們卻是礦業行業有生力量,是礦業的風向標。今年世界上絕大多數礦都是由初級礦業公司發現的。他們對市場極其敏感,能夠緊跟市場脈搏。比如在過去幾年間,基于新能源市場的發展、新能源金屬的需求,出現了200多家以鋰為找礦目標的初級礦業公司。這些公司恰恰是中國礦業企業應該并購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