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現凈零碳排放的目標,礦業公司的角色不可或缺,它們甚至需要比當前開采更多的礦產。 然而,政界和社會各界目前對這一方面的關注度較低。
德國當前正在重新啟用燃煤發電廠,而其原定于在今年進行決議的核電站關停問題也再次引發熱議。美國政府已撤銷了禁止石油和天然氣勘探公司在國有土地上進行開采的禁令。中國也計劃將煤炭產量提高到與歐盟煤炭總產量持平的水平。與此同時,全球都在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清潔能源的生產技術商需要越來越多的原材料,包括稀土資源,這使得整個能源行業成為清潔能源生產商最重要的客戶。此外,當前的氣候危機也證明了向低碳能源供應過渡的益處,包括能源安全以及高效能源生產等方面。更令人欣慰的是,可再生能源的經濟可行性在過去十年間已經得到極大的改善。
天然氣價格不斷上漲以及強烈波動,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吸引力大幅提高。“北溪-1”天然氣管道暫停輸氣導致天然氣價格一度飆升至300歐元,其后才回落至200歐元以下。這為一些國家經濟造成極大的負擔。
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和水能。這類能源看似風險不大,但與可再生能源相關的電子控制元件、存儲系統、轉換技術和電動機,不僅需要銅、鋰、鎳、鈷等一般金屬,也依賴于鎵、鍺、銦、碲和各種鉑族元素在內的稀有金屬。而這些金屬的主要產出國都存在較高的地緣政治風險。如果沒有這些金屬原材料,很難實現向低碳能源系統的轉型過渡。
許多人并不支持采礦業,擔心采礦會危害環境和社會。批評人士認為,采礦可導致砍伐森林、重金屬運用、河流污染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