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催人奮進的偉大時代,我們進行的事業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時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初心如磐、踔厲奮發,為時代添彩、為群眾造福。”近日,黨的二十大代表、貴州省地礦局首席科學家、省地質調查院自然資源部基巖區礦產資源勘查工程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周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話語堅定有力。
周琦長期扎根在黔東武陵山區野外一線,率領團隊突破了傳統錳礦成礦理論的束縛,發現了新的錳礦床類型——氣液噴溢沉積型錳礦床,創立了新類型錳礦成礦的原創理論和勘查技術體系,實現了我國錳礦地質找礦史上的大突破。
出生在革命老區石阡,周琦從小便受到紅色故事的耳濡目染。
1934年10月6日,紅六軍團進入石阡,7日進至石阡甘溪地域,陷入敵軍24個團的重圍之中。為掩護軍團主力突圍,第18師52團主動將敵軍誘至困牛山地區,與敵激戰三晝夜,軍團主力成功突圍。堅守困牛山的紅軍戰士打退了敵人一次次進攻,但面對被脅迫走在敵軍前面的當地百姓時,他們毅然選擇集體跳下了幾十米深的懸崖。
“小時候,老師和長輩經常給我們講發生在困牛山的革命故事,紅軍寧死不傷百姓、寧死不做俘虜,毅然集體跳崖的英雄壯舉深深感動著我,這是我對中國共產黨最初的認識。”周琦坦言,“參加工作后,我身邊有許多優秀共產黨員,他們擔當作為、奮勇爭先,關鍵時刻沖在前,急難時刻豁得出,這更加堅定了我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決心和信念。”
17歲進入地質隊,31歲加入中國共產黨,今年58歲的周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在錳礦地質找礦和科研工作中不斷迎難而上、探索創新,全心全意干好一件事:“為祖國多找礦,找大礦、找富礦。”
四十年風雨兼程,四十載砥礪奮進。在礦產領域踐行初心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如今,這位從革命老區走出來的老黨員,尋錳足跡早已遍布貴州武陵山區。
10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回信。總書記在回信中深刻闡述了礦產資源及勘查開發對于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就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等提出了殷切期望。
殷殷囑托為深入開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指明了方向。
新的征程已經啟航,展望未來,周琦心中已有規劃:“獨立自主探索創新是重中之重,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過程中,一定要不斷發現探索、突破創新,既注重理論創新又注重方法創新;同時,全力實施好貴州省新一輪找礦戰略突破重大科技戰略行動,積極推進深部礦產勘查與大數據融合發展,為保障國家能源礦產資源安全,為貴州實施新型工業化,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急需的戰略礦產找礦實現重大突破作出新貢獻。”